地点:610会议室
主持:周东明
参会对象:全体党政领导
内容: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大角度审视我国发展。
从时间上看,新常态是我国不同发展阶段更替变化的结果。
从空间上看,我国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面临新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种变化的体现。
从时空两方面综合来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尽管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准确到位。
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注意克服几种倾向。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主动得力。
2.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发展才能自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针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出来的。
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但并不是单纯追求增长速度,而是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毫不动摇地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讲辩证法、两点论,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
4.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把握好基本要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5.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经济政策是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要依据一国宏观经济形势作出抉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6.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7.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同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上一篇:2016年丹北镇党委中心组学习材料(5)
下一篇:2016年丹北镇党委中心组学习材料(7)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