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化”提升“三会一课”有质量。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小组化”创新学习、参与方式。将支部67名党员分成6组,每组安排老年党员与青年党员结对。发挥老党员传帮带作用,督促青年党员自觉学习;发挥青年党员年龄优势,将多媒体化的学习内容,转换成文字及时传达至老年党员,帮助老年党员更紧学习。通过老少结合,凸显优点,形成“大家一起学”的浓厚氛围。对于因工作原因没有来参加党课的党员,组成“送学”小组,及时将学习内容送到党员手中,确保每一位党员工学两不误。以小组为单位对到会率、学习进度等方面进行考核,相互比拼,相互督促,不断提升“三会一课”的质量。
“信息化”打造“三会一课”有活力。以“互联网+”模式,创新信息化工作方法,推出丰富的教育模式,提升组织形式有活力。通过微信群、QQ群、短信等互联网力量,将所有党内活动发布至群信息,开设微党课、微知识等学习,从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满足党员学习需求,更加提高学习的经常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加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度。如今年的捐款活动,很多流动党员通过微信红包奉献了自己的爱心。按照积分管理办法,定期把积分“晒”在平台上,做到积分公开化、明了化,党员相互监督,激励党员树立标杆意识。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平台,摈弃以往枯燥无味的死学习、死看书,以图片、视频等内容丰富学习资源,增强“三会一课”吸引力,使党员坐得住、学得进。
“载体化”增强“三会一课”有趣味。以讨论会、党员讲学平台、志愿服务等为载体,改变单一的大会形式,增强“三会一课”的趣味性。开展多种专题讨论会,激发思维,创新活力,党员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以激烈的讨论引发思考,变“灌输式”为“互动式”,让“三会一课”更有学头。设立党员讲学平台,改变书记唱独角戏的模式,鼓励党员走上讲台,打破职务、岗位、资历、学历的限制,谈见解、话心得,晒才干、展风采,变“独角式”为“全民式”,让“三会一课”更有看头。组织党员志愿服务,在矛盾调解、政策宣传、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变“填鸭式”为“体验式”,让“三会一课”更有做头。
“三化三有”使“三会一课”更实在,更具有说服力、亲切感,达到了比枯燥的纯理论宣讲更容易让党员和群众接受的效果,焕发了“三会一课”的新活力。
上一篇:党委中心组学习(11)
下一篇:吴塘村党委“三个一线工作法” 把党员身份亮在防汛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