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影《孔繁森》有感
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而这句话,在后来便曾经被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引用。所描述的,正是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即便是去世,也是伟大的。而除了张思德同志外,同样有这么一个人,也称得上死的伟大。他便是“共产党的优秀的儿子”,孔繁森。
孔繁森是孔子的第七十四代孙,可谓是家世显赫,书香门第。出生于1944年,几乎是随着新中国共同成长。随着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对祖国的感情愈加浓烈,作为一个光荣的共产党人,他同样对着人民有着无限的深情。山东省选拔援藏干部的时候,作为一名曾经援藏的干部,孔繁森再一次义无反顾的担负起了这个职责。在电影中,孔繁森带着两名收养的藏族孤儿,远赴阿里上任地委书记。然而,由于阿里的条件实在太过艰苦,许多干部请求调走,他便以身作则,看望山村小学、给孤寡老人治病、与兵站的战士一起唱歌等等,感动其他干部。
孔繁森废寝忘食,全身心扑在阿里的建设工作上。随着他的投入,阿里经济渐有了起色,建设工作步入正轨。然而此时,阿里却遇上了五十年不遇的雪灾。孔繁森毅然带领干部下乡救灾,然而此时来西藏探望孔繁森的妻子王庆芝却在拉萨吐血住院。孔繁森强忍着内心巨大的煎熬,在夫妻小爱和人民大爱之间,毅然选择人民大爱。在他的努力之下,灾情逐步得到控制,直到此时,他才带着满身的憔悴前往医院去看望他的妻子。随后,他远赴北京,向中央申请救灾款。在几经波折,终于把救灾款拿了下来。此后,孔繁森便与其他干部一道规划了阿里的发展前景,人民与干部都信心满满。然而,正当阿里要走上发展的快车道的时候,赴新疆考察的途中,孔繁森不幸遇难,以身殉职。
孔繁森,是焦裕禄式的干部:哪里最累,他便出现在哪里;哪里最需要他,他便奋力工作;哪里最辛苦,他便陪着大家一起吃苦。在西藏高原,在齐鲁大地,在全国各地,孔繁森这个名字传遍城乡。孔繁森生前两次赴藏,历时十载,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西藏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可是,孔繁森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这些困难,忘我工作。他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从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利,相反他还用自己不高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经常为患病的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并没有一个书生的腐儒气质,而是具有实干家的精神。凡事亲历躬为,脚踏实地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把集体的利益看得最重要,把人民的利益看得最重要,把国家的利益看得最重要!正是他这样一种对党、人民和国家的忠贞和热情,感动了所有与他接触的人。也正是这样一种感动的力量,给了他和他身边的人无穷的信心和动力。
在他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这样几个特质:一、将吃苦当做享乐,把工作当做幸福的工作态度;二、牺牲小我,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之中去的工作方法;四、以身作则,求真务实,艰苦朴素,服务人民的党性。而这样的几个特质,不由得让我联想到了我们邮政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中国邮政网点遍布。曾经有老同事开玩笑:“即使是在喜马拉雅山,都有我们邮政局。”对于这样一句话,曾有人反驳:“有网点又怎样?那里又不赚钱!”然而,对于这句话,我们却并不辩驳。作为邮政人,我们光荣,是因为我们承担着人民通信的普遍义务,是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基础设施。我们承担的义务要求我们尽到奉献的责任。我们所追求的并非竭力创造利润,而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孔繁森精神。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将吃苦当做享乐,把工作当做幸福的工作态度。在最贫穷的阿里,一些老干部都申请调走,因为这里实在太艰苦。然而孔繁森两次援藏,都出现在了最辛苦的地方。他不以自己的辛苦为苦,而以人民过不上好日子为苦;他不以自己工作环境差为苦,而以人民生活的环境差为苦。在阿里雪灾的日子里,孔繁森下乡救灾,奋力救灾,将工作当做幸福,将工作取得成果,将人民满意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而实际上,我们邮政人,也是如此。每一天,我们把信件、包裹及订阅品等送到千家万户。无论在哪,在富有的地方还是艰苦的地方,我们邮政人不辞辛苦,以吃苦为乐,以工作为幸福。每一天,我们的代理银行业务的局网点,总是比任何一家银行开门营业时间都要早;然而我们每一天下班时间却又要比任何一家银行都要晚。因为我们也具有把工作当做幸福的工作态度。为了老百姓的便利,即便我们吃一点苦,我们心甘情愿、甘之如饴。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牺牲小我,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在阿里遇到五十年不遇的雪灾,而此事爱妻却又生病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孔繁森毅然决定将人民的事情放在第一位,牺牲小我的爱情,完成大我的奉献。古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有孔繁森忍着内心的忐忑与煎熬为人民抗灾。而现在,却有我们邮政,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每一个城市,全国各地无数邮车在公路上穿梭,他们牺牲小我,无私的奉献着“邮”和“递”。曾经看过山区邮递员的故事:邮递员骑着自行车行翻越山岭,将人民最需要的信息和信件送到通信不便的地方,这样简单却又不平凡的故事深深的震撼着我。现在的我们邮政人,同样做到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无私为我们工作的重要精神。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孔繁森的工作,并非坐在办公室,批阅文件,请示上级。他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和人民在一起。只有了解人民需要什么,我们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只有了解人民对我们党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才能不断改进我们党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只有接地气,我们才有坚实的基础,具有生机和活力。我们邮政,亦是如此。每一个地方,即便再偏远的乡镇,我们邮政人也有着自己的网点,深入到群众中,把通信带给群众,想群众之所想,为人民群众服务。每天,我们的投递员将信件送到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而我们江苏邮政,更是推出了苏邮惠民,真正做到人民群众的满意和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和前进动力。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以身作则,求真务实,艰苦朴素,服务人民的党性。孔繁森从没有夸夸其词、高谈阔论式的对人民群众做演讲。他从来以身作则,永远出现在第一战线。他去小学看望老师和孩子们,去兵站看望战士并和他们一起唱起了歌,在乡间土屋为孤寡老人治病暖脚。当这些场景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我被深深震撼和感动了。而也正是因为这些感人的场景,我对党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每一个邮政人,每一个邮政的党员,皆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求真务实。因为我们邮政承担的普遍义务要求我们肩负起代表国家一个面的形象的责任,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因为我们为自己承担这样服务人民的职责而光荣和骄傲。
在电影中,没有跌宕的剧情,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一件一件平凡而朴素的小事。然而正是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却折射出他伟大的人格。雷锋同志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孔繁森同志,和雷锋同志是同一个时代人,他们同样的为人民服务,他们同样拥有着伟大的人格和无穷大的魅力。伟大的人总是有着共同的优点。孔繁森曾经说过:“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正是带着这样一种自豪并且朴素的情怀,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最需要他的那片土地。他可以称得上“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因而,我们要把孔繁森同志的精神传承与发扬。我们应当严格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紧紧围绕和团结在党身边。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吃苦为乐的工作精神,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浪中,我们邮政人更应当发扬孔繁森精神,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创造我们邮政新辉煌,创造我们党的新辉煌,创造我们国家新辉煌!
上一篇: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市邮政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学习月”
下一篇:皇塘镇开展“法润皇塘春风行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