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分析研判,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催化剂
“综合研判是党委组织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运用各种评价分析方法,对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运行情况、优化方向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工作状态、能力绩效等方面做出客观评价判断,为党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管理调配干部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作机制。”长久以来,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大多数还是定期的年中或者年终考核,综合研判可以说另辟蹊径,改变了这样的考核定式,使得对于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的“体检”检在了平时,查在了当下。或许这样的方式来的更加真实,更加贴切,这样注重平时的考察,对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无疑起到了催化作用。
综合分析研判,定位为综合,旨在分析更加全面。“综合”的定位,说明研判看的不仅仅是研判对象作为领导干部政绩如何,也看其作为社会人的品德修养。其实查看我国古代历史,这样的“研判”都是有迹可循的,比如周朝就有“巡守”、“述职”、“派员监督”等考核政绩的方法;明清时代也有“考满”、“考察”的考核方式,无论什么方式或方法,都是对为官者综合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当然,古代对官吏提出的“德”与“才”的考核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基础之上的,与我们今日所说的“研判”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今日所说的研判,出发点在于为官者能力水平是否满足人民事业的要求,为官者德行是否为普通百姓所称道,显然,今日的研判最终目的还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研判之所及,必为百姓之所急。此外,我们今日所说之研判还有一个内容是对领导班子的综合分析,这就突破了个人,上升到一个整体的考评。班子结构是否合理,运行状况是否优良,彼此之间工作协调是否顺畅,这直接关系到一个团体能否形成核心战斗力。班子结构的分析主要分析领导班子的年龄、性别、专业、党派、经历结构,气质搭配,职数配备情况等,可以说是由内而外,考虑了众多因素。通过研判分析,了解团队组成情况,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优势,让团队发挥最大效力,这便是研判的目的所在。
综合分析研判,从基层入手,使考察更接地气。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好坏,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领导是否合格,要看老百姓如何评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进行的综合研判,更加关注了基层百姓的反映。无论是调查问卷还是意见征求,都不仅仅是从工作环境里的同事入手,更是直接进入社区,进入左邻右里,通过日常生活中与之接触的老百姓去了解为官者情趣爱好,家庭关系、交友生活作风等方面最直接的情况,或许这样去研,才能研的真,研的切,最后去判,才能判的准,判的精。
综合分析研判,分析当前,效在长远。综合分析研判,分析的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历史表现和现实表现,但是分析之后的研判,必须服务长远,注重长效,否则综合分析也就变得与一般考核无异,失去了其独特意义。研判需要服务于未来发展,并对以下问题作出回答。放在较高层面,就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要再推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思路、新策略;我们的人民事业要再发展,我们还缺乏什么样的专业人才,什么样的领导团队。落到细处,也就是我们的普通市民、农民百姓需要什么样的人去领导大家为实现城市更美好,农村更富裕的夙愿而奋斗。总的来说,以上问题的提出,就是对领导和班子提出更高的要求,认真回答以上问题,也就避免了综合研判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综合分析研判,只是考察领导干部的外部手段,意在督促领导干部养成一种自觉,时刻注重自身修养,促使领导干部提升工作业绩。但是,作为领导干部自身,才是自己最好的考察者,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更应该成为每个为官者的自我要求。外树形象,即在其位、司其职、尽其责,言谈举止能为大家模范,为官处事能让群众信服;内强素质,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能为百姓福祉而作为,能为人民事业而思量。
上一篇: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工作总结
下一篇:创建为民务实清廉机关 密切群众造福人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