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别人从小做起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今年,张生培老人已满106岁了,当记者见到他时,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虽然有不少的皱纹,但却透着清秀,没有太多的斑点,这对于一位百岁高龄的人来说真是难得。张生培的记忆力也让人感叹,因为他还能回忆起不少事情。
张生培是吕城镇西墅唐家自然村人。老人终身未娶,膝下无儿无女。一生信佛吟经行善。2005年,因年事已高(95岁),身边又无人照顾,张生培住进了吕城敬老院安度余年。在记者对张生培近一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他有时完全不能用语言表达时,我们就用笔在纸上交流问答。而除了耳朵重听、说话育些口齿不清外,张生培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病症。更让记者惊讶的是,张生培思维很清晰,他告诉记者,九岁时在私塾里读书读了五年半,学了四书五经等文化知识,受益匪浅。私塾读完回家后,热心的他就把私塾里学到的知识教给那些无钱进私塾读书的孩子。成年之后张生培开启了外出闯荡“模式”,在外的许多年里,他也不忘做善事。
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时期,村里许多人都吃不上饭,他在外回家时常带些粮食或粮票回来,送给村上急需的人家渡过难关。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分田到户,常看到有的村民为自家的水稻田灌水排水方便,任意开挖水槽水沟排水,使行人走路极不方便,他发觉后,就把家里的木板、门板拿出来架盖在水沟上,设身处地为他人解决困难。张生培说,这一生,自己在村里、周边及外地,做了不少好事善事,问心无愧,想起来内心也温暖无比。
敬老院里也不忘“送福利”对自己节俭,对他人慷慨
由于孤身一人,2005年开始,张生培就住进了吕城敬老院。起初的几年里,张生培身体状况很好,所以不愿闲着的他每天都主动帮院里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等。刚开始的时候,工作人员担心他身体吃不消,都不让他做,但在了解了他的为人之后,都不再阻拦他,因为在张生培心里,能帮别人做些事情足特别开心的。
更让敬老院里的人钦佩的还有很多事。由于平常生活各方面都由敬老院负责,几乎没什么开支,因此张生培就把自己的一点积蓄拿些出来给院内其他老人增添“福利”,比如购买食品、生活小用品分发给老人;每年夏天拿出几百元购买西瓜、冷饮供敬老院的全体人员享用。除此之外,张生培看到敬老院服务员的工作挺辛苦,也100、200元塞给她们。对于自己这样的行为张生培表示,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但自己问心无愧就行。
在与张生培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张生培这些年的敬老金虽然从起初的100至现在每月的500元,但他自己没有用过其中一分钱,基本全用在公益事业上,还有部分用在帮助敬老院的“领居们”身上。如遇敬老院房间购置电器时,张生培就拿出1000或2000元来赞助一下,就拿去年上半年吕城敬老院进行的一次较大的改造及园内整理来说,张生培就整整拿出10000元购置了30张高档的不锈钢连排座椅,放置在敬老院走廊里,供老人们白天或晚上的临时休息用。“别人说我傻,说我什么都不要紧,我只是用心做事,对得起自己就行”。张生培一字一字地跟记者说道。
张生培把他温暖的心、纯洁的爱、慈善的情全部献给了吕城敬老院和老人们,自己却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对自己“抠”得舍不得穿上一件好衣服、吃上一次好饭菜。张生培老人居住在敬老院一楼的房间,院里给他配备了衣柜等物品,本想再配置一张椅子给他,却被老人拒绝了,因为他有自己的“心头爱”:一张已伴随她度过了近三十个春秋的藤椅。这张藤椅一直伴随着他,自进院以来,张生培一直自费订阅了一份《扬子晚报》,他每天坚持一到两小时坐在这张藤椅上,手捧报纸阅览国内外大事,老人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这藤椅上度过的,又是闭目养神,又是念经吟经。
长寿的秘诀其实很简单生活、内心都“清净”就可以
采访中,让记者感到稀奇的不只是张生培老人的年岁,还有他那百年来不改的饮食习惯和对人对事的善良、包容。
张生培有一位侄女住在吕城镇上,侄女、侄女婿常来敬老院看望老人,有时带上特地为他做的无馅实心馒头(因为张生培吃素),张老总是慢慢地享用,每次舍不得多吃,几天后馒头已有霉点,敬老院院长看到后,要把馒头扔掉,张生培老人就紧紧抓住院长的手不让其仍,说扔掉浪费太可惜,把馒头皮剥掉,仍一样是好吃的,这样节俭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记者在老人住的房间里,看到饭桌上的电饭煲里煮了一锅土豆片加豆腐块,连汤带水一满锅,因老人常年吃素,敬老院的大锅菜多少夹有荤腥,有时虽也为张生培开小灶,特地烧些素菜给老人,可张生培很自觉,不麻烦食堂人员,这锅土豆加豆腐既当菜又当饭,反反复复吃上几天。就是这位老人,他把爱全部奉献给了别人,把库全部留给了自己。
这一生吃了不少苦头,经历过无数苦难的张生培讲的最多的是,人的一生一定要做到心态平和,要勤劳、善良,要有同情心,千万不能欺负人,这样才会有好报,也才会长寿。“人要有四个责任:一对自己,二对他人,三对社会,四对国家。”这肺腑之言,出自一位百岁老人之口着实让人肃然起敬!确实,这位憨厚朴实、善良慈仁、充满爱心的老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
(赵理章 陈晓玲文/摄)
上一篇:“党员微家”架起党员群众“连心桥”
下一篇:义工爱心帮销杏虎村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