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界发[2014]52号
关于举办界牌镇第二十一期“道德讲堂”的通知
各党(总)支部、机关各部门:
为进一步提升居民道德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创建省级文明乡镇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镇党委决定于2014年9月25日下午2:00在界牌新村1号会所举行第二十一期“道德讲堂”,主题为“学习爱岗敬业模范”,请相关人员准时参加。
中共界牌镇委员会
2014年9月20日
界牌镇道德讲堂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 2014年9月25日 | 活动地点: | 界牌新村1号会所 |
参加对象: | 机关人员 | 活动记录人: | 王羽茜 |
主持人: | 朱黎娟 | 宣讲人: | 胡峻岭 |
活动主题: | “道德讲堂-学习爱岗敬业模范” | ||
活 动 流 程 | 1、唱歌曲《我们是一家人》 2、学模范- 刘朝宽:乡村文化的耕耘者 3、诵经典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 4、看短片 5、交流发言 |
(敬业奉献)江苏镇江刘朝宽:
乡村文化的耕耘者
刘朝宽,54岁,润州区蒋乔镇文化站站长。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为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搜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创建文明和谐家园作出贡献。其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基层文化一线的工作事迹被有关媒体誉为“乡村文化的耕耘者”,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荣誉奖章。2010年入选“中国好人榜”
工作就要一心一意
刘朝宽同志凭着对文化工作的一腔热情,兢兢业业,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却一心坚持做好文化工作,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他坚持因地制宜,常年开展各种活动,如书画展览、象棋比赛、歌咏训练、农民读书征文、读书心得墙报、春节文化系列活动等等。搞个活动很不容易,缺少经费自不必说,如举办书画展览,发了征稿通知,打了约稿电话,对部分重点创作者,他还要骑上自行车,登门找书画爱好者约稿,对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创作者,还要上门沟通,展览结束后对群众的作品,还要妥善归还,各项繁琐的事情容不得出半点差错。到了年底,别人忙于春节,他却要忙着为老百姓书写春联,忙着安排春节文化演出,忙着张罗全镇百姓的春节文化大餐。于是有人好心地说:“群众文化,搞不搞没什么关系,又没人管你,何必苦自己?”刘朝宽说:“群众一年到头,就指望着我们帮他们过个闹腾腾的年呢!”就这样,群众文化,在他的努力下,硬是从艰苦的条件下支撑过来。
群众需要就是使命
1999年底,镇党委、镇政府将一栋占地1200平米,建筑面积近800平米的旧办公楼划拨文化站,文化站因此从山区乔家门迁往圩区鲇鱼套。在举办文化站搬迁后的第一项活动——“千禧年书画展览”时,为了节省开支和充分利用时间,他一边征集作品,一边自己动手托裱。当时站房正在粉刷,室内尚未通电,他常常忙到天色暗淡,看不见工作,才悄然离去。文化站对外开放后,他搞培训,办展览,抓活动,发现群众喜好,立即顺势推动。比如在开展群众演唱活动中,他发现村民有登台表演的欲望,便组织业余文艺宣传队排练节目;当发现很多老人喜爱诗文,便及时引导他们进行诗歌创作;当群众创作的稿件不断增多,又及时编印文化期刊《乐园》,作为鼓励群众创作的交流平台;举办“重阳农民创作诗歌朗诵会”,让村民登台朗诵自己的作品,调动群众创作的热情;当文化站周围聚集一大批中老年文化积极分子,便因势利导,组织“老年文化促进会”,让群众在活动中组织起来,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文化站影响不断增大,甚至吸引了周边地区以及市区、丹徒新区等众多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参加活动,后被镇江市文化局授予“特色文化乡镇”称号。
二次创业不言辛苦
2004年9月,因润扬大桥工程建设蒋乔文化站从圩区拆迁,2006年底,镇党委、镇政府决定将原政府部分办公楼改建成文化站。为了完成文化站改建开放的布置任务,那段时间刘朝宽加班加点,更加忙碌。身体病了,就白天工作,夜里挂水。在他精心组织下,文化站的各项内部布置,以及书画展览、书画笔会、群众演唱、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如期进行,文化站新站址的揭牌启用仪式隆重热烈,各项群众文体活动紧然有序,取得圆满成功。
但是,文化站新站房的建成启用,只是文化工作的第一步,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过去经营多年的文化热土圩区,已不属蒋乔;而新站又地处偏僻,居民分散,村民文化意识相对滞后,原来的活动模式难以适用。面对重新创业的困难,刘朝宽毫不气馁,一切从零开始!他抓住部分村民爱唱歌、爱锻炼的苗头,及镇江市举办第二届社区运动会的契机,在每周二、四下午的群众定期演唱活动的基础上,组织村民排练秧歌、打腰鼓等群体性文体活动,文化站的活动一下子推动起来。
困难面前不屈不饶
刘朝宽同志激情工作,带领群众排练节目,常年活跃在乡村舞台,把欢乐奉献人民,把快乐传递给百姓,他善弹扬琴、会拉二胡,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才,然而他却承受着巨大的家庭压力。1995年初,他儿子被诊断患上了不治之症。为了治病和照料孩子,妻子下岗后不能外出工作。多年来,他白天文化站的工作一环扣着一环,晚上又总想为妻子多分担点照顾孩子的事情。家庭的重担和岁月的蹉跎让他的双鬓过早地染上了白发,他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适应的皱纹,但苦厄的命运没能压垮坚强的刘朝宽同志!在举办“蒋乔′2009乡土文化艺术年系列活动之民歌演唱会”活动期间,他克服妻子住院手术,既要照顾儿子起居又要照料医院病床上妻子的双重困难,深入基层,搜集、挖掘乡土文化资料,创作民歌演唱材料,指导排练民歌节目,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受到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文化耕耘成果斐然
在刘朝宽的辛勤耕耘下,文化站的活动已成为很多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文化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其工作成果斐然, 1987年搜集、编印了《蒋乔乡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资料》,1989年,他从民间挖掘并重新填词的表演唱《五更相思》节目,被选调参加中国第二届艺术节华东片区的演出,彰显了蒋乔民间文化底蕴;1982年、2006年两次成功推动恢复嶂山马灯的排练, 2005年,在金山芙蓉楼成功承办了 “端午金山脚下话白蛇民间文化传承活动”,为镇江市“以《白蛇传》为代表的镇江民间口述文化”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出贡献; 2007年,他通过深入调查,在韦岗偏远山区发现沉睡多年的“山歌村落”, 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2008年成功将“燕子窝山歌”、“燕子窝狮舞”申报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他撰写的《茅以升祖墓调查手记》、《乔家门的旅游资源》、《五洲山及其周边历史文化资源和开发设想》等一批专业性极强的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开发地方资源提供了第一手参考资料。在文艺创作方面,他创作的小扬剧《夫妻一杯酒》、小品《姑嫂情深》、群口快板《满眼风光看润州》、表演唱《看看咱们新农村》等一批文艺作品,在各项大赛中屡获殊荣,反响强烈,受到村民广泛好评。
30年来蒋乔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部的世界变了,原先风华正茂的小伙子也到了快退休的年岁,但刘朝宽同志扎根基层做好文化工作的目标没有变,守着清静做一名基层文化人的角色没有变,孜孜不倦从事文艺创作的热情没有消退。
上一篇:界牌镇第二十期“道德讲堂”的通知、材料及记录
下一篇:界牌镇第二十二期“道德讲堂”的通知、材料及记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