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明道德公约之交往篇:文明交往——从邻里不漠视、相互问好做起
同住一栋楼,我们熟悉邻居的长相,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高楼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已成为当今社会非常普遍的“城市病”。但在我们的社区里,还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化解着邻里间的“冷漠”。云阳桥社区轮船站路没有人不知道凌太银的,他是一位满头白发、身形清瘦的78岁老人,在这里不管哪家有什么难事,第一个就会想到找凌老,他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帮忙。“凌老是我们社区的热心人,大家也都信得过他,我们社区和居民有什么事也都习惯找他帮忙。”他们那边一条路没有保洁员清扫的时候,一直都是凌老在义务搞卫生。
邻里的“和事佬”—— 谁家闹矛盾就上门调解
与凌老家仅一条水泥路之隔的对面,是一个小商店。说起凌老时,商店里姓余的女主人说:凌师傅很热心,帮助邻里调解矛盾,促进了我们邻里关系、家庭关系的和睦。”
去年上半年有一次,这个小商店的婆婆和儿媳因为一点事情,吵得不可开交。见此情形,凌老上门劝说,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最终,在凌老的劝说下,婆婆和儿媳之间的“战火”得以化解。
“我们这个轮船站路片区,共有100多户居民,每户我都认识。谁家要是有矛盾了或者吵架了,只要我知道了都会上门去劝架。”凌老告诉记者,虽然每次劝架,也会有人说我多管闲事。但是这邻里之间吵架,总得有个人出面去劝劝,给双方一个‘台阶’下来,这矛盾才能化解的。所以,别人说我多管闲事,也随人去说。我只希望通过我这个‘和事佬’的化解,让我们这里的邻里关系、家庭关系更和谐。”云阳桥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社区里的其他片区,有时候楼上楼下居民因为漏水一点事,邻里双方态度不好,不能协调解决,就只能由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调解。但轮船站路片区因为有了凌老,邻里间关系就比较好。
邻里的“好心人”—— 每天特别关心80多岁老人起居
凌老虽已78岁,但他每天还记挂着片区里80岁以上老人的起居。我们这里有几位80多岁的老人。每天早上,我都要去他们家门口看一看,看他们有没有起床。”凌老说,他们这个轮船站路是个老小区,居住在这里的一些老人还是“独居”。所以他放心不下,每天早上八九点的时候,就会去看看,防止万一老人病了在家,可以及时通知老人的儿女们。
据凌老介绍,前年有一天早晨9点多钟,他发现自家隔壁80多岁的陈老太太没有像往常一样出门,便跑到旁边不远的陈老太儿子家,叫她儿子过来开门看看情况。没想到一开门,就发现陈老太生病不能起床了。凌老及时和陈老太的子女一起,帮忙将陈老太送到了医院救治。记者见到陈老太时,她正拄着拐杖坐在家门口。她说:今年我的脚又跌了,已经7个多月了,其中有四五个月是躺在床上度过的。但是,凌师傅会经常过来看看,关心关心我。”
有位89岁的成熙太老人,淮安人,没有儿女,靠侄子过。“去年上半年,他的侄子把他接回了淮安去居住,还没有回来。但是我每个月还是会给他打两三个电话,关心一下他的身体。”
84岁的王秀英老人说:凌师傅很关心我们年龄大的老人们,不管大事小事都做得很好。”王秀英的女儿说:凌师傅只要一天没见到哪个老人,他就会不放心,就会去老人家看看情况。有些年轻人觉得他管得多,但我们知道其实他这是关心老人们。”
邻里的“勤快人”—— 多年义务打扫社区道路
凌老家门口有条不宽的水泥路,大概长50米左右。自从73岁完全休息在家后,凌老每天都会清扫这条路。没有保洁员,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有了保洁员,我每天看到路上有垃圾,还是会及时扫掉。”凌老说道。
对此,凌老说,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是发挥发挥余热,多做做这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情,觉得人很踏实。力气又不要花钱买,多做做还能锻炼身体。”他笑着说道。不仅义务扫地,轮船站路的居民谁家有事,只要找凌老他都会去帮忙。一位姓李的居民说:凌师傅人好。谁家有人去世了,大家也都会找他帮忙,他一样很热心地给予帮助。”
上一篇:文广新局关于文明城市志愿者市区中队联系人名单
下一篇:开发区创建文明城市户外大型广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