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仲夏,又临麦收。近年来,我单位积极应对粮食高库存、高进口、高成本等“三高”叠加影响,保障了丰产丰收,全社会粮食收购量再创新高,较好地托住了售粮底价,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一、突出主责,提升收储能力
面对粮食收储矛盾日益突出,高库存占用大量仓容等情况,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全面提升收储能力,有效避免了“卖粮难”等现象,进一步提升了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
全力破难扩仓容。积极采取轮换地方储备粮、加大投入建仓、奖励销售出库、代收代储等方式,全力化解仓容矛盾。特别是针对本市启动“危仓老库”改造工程,升级改造老旧粮仓。
抓好储备保供给。一方面,加快完善地方储备体系,全面建成米、面、油、稻谷、小麦品种齐全的粮油储备体系。另一方面,提高应急保供能力,得到上级肯定和群众好评。
“互联网+”强能力。建设市级粮食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所有政策性粮食收购库点实现可视信息化全覆盖。市级粮食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集成综合决策支持、收储可视化、储备粮远程监管、价格监测与分析、应急保障信息和监督检查执法等系统,形成统一、完整的粮食流通管理数据中心,促进粮食行业服务达到新的水平。
二、改革创新,加快提质增效
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全面深化改革,面向市场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三农”发展注入动力与活力。
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坚持“一县一企”,构建县区粮食购销总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收储库点经营模式。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订单粮食。创新推出“产业化”“服务型”粮食订单。
三、担当作为,服务发展大局
坚持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为引领,立足自身,发挥优势,全面融入,千方百计找准在全局工作中的着力点、发力点,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服务全市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这一主线,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全面保障粮食安全、市场稳定。围绕“产业强市”,科学规划“十三五”全市粮食流通工作,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抓好粮食收储现代化指标考核,弥补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收购量、现代仓容建设、物联网智慧粮库建设三个短板,为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服务社会民生。建立与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利益联接机制,让农民卖“明白粮”、“放心粮”、“方便粮”。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严防超标粮食流入口粮市场,确保群众吃得安全、放心。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先后开展“五项服务”、粮食订单收购“四优先”以及“三送三优先”等惠农服务,有效促农增收
西郊库 韦须斌
上一篇:不忘初心 赢得民心
下一篇:陵口派出所携手公益团队走进乐善田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