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倡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65年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一个真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2009年5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于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各民族的大团结,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伟大中国梦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意志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起来的一种团结凝聚国家和民族、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通俗地讲,爱国主义是源于人民对哺育自己成长的家乡、民族和祖国的深厚感情,逐渐升华形成的一种维护祖国利益的行为准则和坚定信念。正如列宁所讲: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鲜明主题和时代内容。古代中国的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反对专制统治、国家分裂和民族压迫等方面,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从一开始就与实现民族复兴的美好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爱国者一直在为救亡图存而艰苦求索和不懈奋斗,却并没有找到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被先进的知识分子和爱国者所掌握,并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复兴才迈出了新的步伐。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性质和历史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爱国主义的主题也随之转变为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爱国主义成为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感召和激励作用。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使我们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二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有着巨大的感召和激励作用。在当前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的活动中,我们要通过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迈进。
爱国主义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自秦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华民族开始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发展形式。在随后的发展进程中,虽也曾多次发生过民族间的冲突和战乱,出现过短暂的分裂和割据局面,但从总体来说,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是在统一的国家内发展,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各族人民的团结。当前,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爱国主义凝聚了所有中华儿女,指引着我国各族人民战胜了冰雪、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并将继续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共克金融危机带来的艰难、共创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
爱国主义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既宏伟而又艰巨的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用爱国主义来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65年来的历史经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始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6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在奋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赋予爱国主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未来的新征途上,我们仍然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爱国主义是抵制不良风气的强大思想武器。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然会发生变化。要有效地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必须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因为爱国主义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把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把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看作应尽的道德义务,把坚守民族气节、维护祖国尊严作为重要责任。只有大力加强爱国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在人们的行为中真正崇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尚爱国道德情操,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以艰苦、勤俭为荣,奢侈、腐败可耻的风气,社会主义的良好风气就会逐渐成为时尚,爱国主义精神就会不断发扬光大。
三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要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更好地把握现实、面向未来,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动员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共同奋斗。
首先,要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统一。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就没有全国各族人民幸福的今天。因此,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机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始终不渝地为实现党的最高理想而奋斗。
其次,要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设稳步推进,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会建设全面展开,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着改善,国际地位显着提高。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能够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来光明的前途,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因此,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统一起来,旗帜鲜明地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要始终坚持爱国之情与报国之行相统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关键要落实在爱国报国的具体行动上。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面对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因此,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始终坚持爱国之情和报国之行的统一,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扎实工作,自觉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并在其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要始终坚持突出特色与注重实效相统一。一要突出活动的主题。要抓住“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统筹安排好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广泛开展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宣讲活动。要突出思想内涵,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要切实把教育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转化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坚定信念,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二要把握活动的重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人民群众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要以广大青少年为重点,把学校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青年特别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者和接班人。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贯穿到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融入到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世界,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使他们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把社会主义这个光明的火炬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三要注重活动的实效。要立足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和形式,不断拓展途径和渠道,广泛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要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深入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颂祖国、知省情”、“祖国好、家乡美”等活动,充分利用我省丰厚的革命历史资源,加大革命传统和民族团结教育力度。要把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而不懈努力。
上一篇:争做合格父母 培养合格人才
下一篇: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市交运局“书香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阅读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