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城杂咏》古籍雕版“现身”吕城
清代道光年间的进士黄之晋是一位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籍历史名人,他不但当过江西多个县的知县,而且还是一位着作丰富的诗人和学者。昨日,记者在黄之晋的故里吕城镇发现黄之晋着作《吕城杂咏》的部分印刷雕版。
耐人寻味的是,这些距今150多年的雕版印刷文物,曾面临被全部劈柴生火的命运。
吕城文史爱好者赵理章(左)在研究雕版上的文字
幸存的《吕城杂咏》部分雕版,右上角为局部特写(水平翻转图)
“逃”过炉火的古籍雕版
在吕城镇文史研究爱好者赵理章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吕城镇圣旨西路的一家民宅内。一位七旬老太从房间内拎出来一个蛇皮袋,从蛇皮袋内倒出大小不一的一批木板。这些板子表面黑漆漆的,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字。记者细看了一下,这些木板均为古籍雕版,有好几种,有的已经散架,有的虫蛀非常严重。
在这些雕版中,有几块很引人瞩目,因为从雕刻的反刻文字可以清楚辨认出“吕城杂咏”四字,此雕版正是吕城名人黄之晋诗集 《吕城杂咏》的雕版。众所周知,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籍印刷分为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雕版印刷的雕版靠工匠手工雕刻而成,一页书就得刻一块板子,所以代价较高。
那么,这些雕版又是怎样流落到民间的呢?老太告诉记者,这些不起眼的玩意儿是老伴严凤恺遗留的,老伴平时兴趣广泛,爱好书法,生平喜欢结交文人雅士和书画名流。
据介绍,由于爱好文化,严凤恺平时留心搜集一些老的物品。这些古籍雕版 和两个木制牌位,就是几十年前,严凤恺从吕城镇上找到的。那一天,女主人正在生炉子,旁边就摆放着这些木板子,用来劈柴生火。当时严凤恺恰巧经过,觉得这些板子很有价值,于是上前索要。女主人本就和严凤恺熟悉,加上以前还受过他的帮助,于是把这些木板当做人情送给了严凤恺。这位女子姓黄,正是黄之晋的嫡系后人,这些雕版是她祖传的,本以为没用了就用来生炉子,要不是严凤恺的到来,早就烧成灰了。
进士黄之晋其人其事
那么,黄之晋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记者翻阅《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县志》、《吕城镇志》等书籍,找到了答案。
黄之晋,字少铁,晚号铁禅,原居吕城下栅口村,后移居吕城镇。黄之晋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中进士,曾担任江西彭泽、新 喻、南丰等县的知县,擢建昌同知衔,咸丰年间罢官。
黄之晋年少时家贫,常为家中藏书少而烦恼。进入仕途后,随着经济条件的宽裕,他购书万余卷,汲取养分。他悟性极高,每次翻阅时都是一目数行,领悟其要领。
黄之晋是着名的学者和诗人,他的诗、古文辞奥博奇肆,每一个字都有出处和来历。由于才学过人,他在江西书院出任讲席,被认为是学界权威,享有“才子”美誉。他的着作非常丰富,有《铁禅四书说剩》、《吕城杂咏》、《泣珠集》、《秋水斋诗集》、《渝水诗观》、《滕王阁唱和稿》等十余种。
《吕城杂咏》的文献价值
吕城镇镇志办主任姜洪斌告诉记者,黄之晋的着作虽然很多,但是大多已经失传。2009年,在编纂《吕城镇志 》过程中,经过多方打听,他得知南京图书馆藏有孤本《吕城杂咏》,于是特意前往查阅,花了整整5个小时,将100首诗的正文部分全部抄录。他认为,这次发现的《吕城杂咏》雕版,基本可以肯定就是南京图书馆所藏的同治元年(1862年)的雕版,距今已有152年。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吕城历史和名人,乃至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雕版印刷史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姜洪斌说,《吕城杂咏 》虽然只收录了100首诗,但是对于研究清代吕城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如其中一首诗是这样表述的:颜将军庙至今留,怪语纷纷稗乘搜。演戏却烦删几出,单刀会与借荆州。”这首诗就表现了吕城独特的“三国文化”,吕城建有颜良庙,由于颜良和吕蒙与关羽的仇敌关系,关羽唱主角的“单刀会”和“借荆州”等“三国戏”,在吕城是禁演的。
对于《吕城杂咏》雕版的发现,姜洪斌很是兴奋,他说,当年抄录此书时由于时间关系只抄写了正文,标注部分未及抄录,现在可以将此雕版与抄写本进行对照。
今年,他将再次前往南京图书馆抄写全部标注的内容。
上一篇:2014短程马拉松比赛在吕城镇举办
下一篇:吕城的宗教与庙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