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主要经济指标起伏调整的局面,着力增强发展信心与创业激情,持续提升发展质量与速度,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全区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和改革创新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显着成绩,为2014年全面开启“争先苏南、跨越发展”新征程,谱写现代化建设转型升级新篇章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2013年,开发区经济在宏观形势错综复杂,下行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实现“稳中快进”,项目建设、园区建设、产业转型等方面成效明显,经济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主要指标平稳上升。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亿元,同比增长12%;工业销售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同比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40亿元,同比增长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同比增长44%;工业用电量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经济总量规模和增幅速度位居全镇江各省级开发区第一,全省开发区前列。二是项目建设强势推进。大力神航空航天合金、恒神碳纤维二期项目厂房竣工,正在进行进口设备安装调试;鱼跃医疗科技产业园厂房开工建设,并获省发改委立项;国际眼镜城二期、五星级香逸酒店主体竣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及配套设施完善;建丰新材料、沥泽医药、肯帝亚移动洋房等35个重点产业类项目全部启动建设并正在有序推进之中。三是园区建设格局彰显。生命科学产业园初具规模,已入驻医疗器械、新医药类高科技企业5家;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二期竣工,入驻日资企业30家;科技创业园(高新技术园)建设加快推进,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管理系统安装;精密制造产业园启动地块拆迁,已完成500户拆迁工作。航空航天产业园、大亚木业园、前艾中小企业创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中。四是产业结构加速转型。视光学、木业、五金工具等三大传统产业层次提升,航空航天新材料、新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现代物流、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持续提高。同时,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科技创新亮点频闪。全年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省级高新企业9家,省双创计划人才1人,镇江“331”人才2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R&D占比进一步提升。
二、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2013年,开发区城乡建设和统筹发展有了重大突破,房屋征收、拆迁安置、基础建设等方面工作扎实推进,市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征收拆迁有序推进。善巷、埝庙、练湖、洪家、大泊岗等片区房屋征收拆迁全面推进,征收拆迁总面积超80万㎡(其中练湖20万㎡),总户数约3500户,年末含在征在拆房屋总面积超过100万㎡。二是安置工程稳步建设。东南新城、嘉荟新城二期,河阳新城、高铁新城、胡桥新镇等安置房建设工程稳步推进,主体工程全部竣工。练湖集中居住区全面投入使用,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完善。全年全区新建安置房面积超60万㎡。三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建成区、村(社区)、园区各类管网、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2000万元新建荆林集镇、北五纬路延伸工程,新建园区道路4.5公里;投资1500万元扩建第一污处厂,完善污水管网1.5公里;启动老小区改造调查摸底工作;全年翻新主干线道路3.5万㎡,新铺地下管道3.9公里,新增污水管网1.6公里。
三、民生领域持续改善
2013年,开发区社会事业建设实现了与经济建设的同步迈进,教育文体、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都取得重要进展,社会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重点工程按时推进。新区实验小学、胡桥幼儿园、练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荆林九年制学校、大泊幼儿园改扩建工程主体竣工;新区二院综合门诊大楼开工建设并完成基础施工。二是民生保障全面加强。新农合、新医保等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被征地农民“撤组保养”政策得到扎实执行,衔接并轨工程正准备启动实施;低保、特困、残障、低收入人群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全年累计发放各类帮扶解困资金1200余万元;建成6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中省级1家)和4.8万㎡公共租赁房。三是文体建设欣欣向荣。举办和承办了新春运动会、迎春晚会、外来务工人员文艺晚会、广场舞总决赛、“社区电影节”等活动,丰富了城乡居民的业余生活,提升了全区文化氛围。
四、生态环境优化提升
2013年,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城乡总体环境全面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城乡环境得到全面净化。着力实施村庄环境绿化整治、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违建和渣土集中查处行动,切实做好卫生城市复检、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对大泊、荆林、胡桥等老集镇和皮革城、眼镜城周边环境进行了规范整治,街面、道路两侧环境得到全面净化。二是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着力开展河道清淤、平窑复耕、秸秆禁烧、化工(电镀)企业整治等工作。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水环境、大气环境质量都实现有了明显提升。三是生态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村庄环境整治70%的村通过市级考核验收,2个三星级康居村通过省级验收,3个生态村通过镇江市级验收。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五、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2013年,开发区党的“三大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全区党员干部队伍的形象、素质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思想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先后通过春训班、宣讲团、座谈会等形式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等最新精神进行了学习宣讲。研究制定了机关及村(居)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开展了“读书学习月”、“机关青年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履职能力和服务发展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二是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党代表工作室、远程教育及电子党务建设逐步完善。全年完成积极分子培训160人,新发展党员100人。顺利完成38个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出一批优秀村居发展带头人。“两新”组织建设、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走在全市前列。三是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省市“十项”规定,着力反对“四风”,简化公务接待、清理办公用房、会所歪风整治等各项要求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深入实施“三解三促”活动,17名工委领导、32名机关中层干部挂钩490户和15个村进行结对帮扶工作。四是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认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完善惩防体系。建立审计中心、村居财务中心等机构,对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村居财务实现监督和管理,从思想、制度上筑牢了廉洁从政的防线,形成了崇尚廉洁的新风。
——2014年工作展望—
2014年,开发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围绕“争雄苏南,后发崛起”和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总目标,坚持稳中奋进总基调,抢抓深化改革新机遇,以建设创新园区、精致城区、生态新区、和谐社区和党员干部队伍形象提升为抓手,以四个“十大工程”和强基引智工程为重点,大力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水平、人居环境水平、社会管理水平和党建工作水平,努力实现经济工作与民生工作同步推进,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同步发展,产业创新与工作创新同步实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力争实现GDP同比增长12%,工业销售收入增长18%,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的奋斗目标。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谱写开发区现代化建设转型发展新篇章。
上一篇:开发区2014年宣传思想工作思路
下一篇:关于下发开发区信息上报工作制度的通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