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博客,大教育”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新平台
引 言
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市访仙中心小学“乡村博客助教行动”喜获“2014年镇江市教育行风建设十大亮点”荣誉称号,展示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博客对教师专业成长、学生成长、学校发展以及家校互动的支撑、促进作用,构建了一个资源丰富、互动便捷的网上学校。
访小博客网由教师、学生、家长、班级博客网组成,分“好书推荐”“心情日记”“读书心得”“优美词句”“我行我秀”“知识问答、“育儿论坛”“成长烦恼”等8个栏目,定期开展“博客之星”评比,激发了师生、家长、以及关心访小教育社会人士的参与热情。截至目前,已注册的教师、学生、家长博客有1137人,发表日志3516篇,评论860条,初步达成了搭建师生、家长、社会人士交流展示平台的目的。其中学生十余篇博客文章刊发于《关心下一代周报》《全国优秀作文选》等刊物。
农村未成年人思想文化建设现状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目前农村未成年人思想文化建设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存在着偏颇。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都无所谓”。“学习好”是家长普遍对未成年人最具意义、最富价值的唯一期望和要求。许多家长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认为“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把“德育”放在了可有可无的地位。一些教育工作者也提到了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孩子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从家长的角度,还是不能接受自己家的孩子“品德好但学习不好”的现实。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去衡量,人的发展应是自由、全面、充分、和谐的,而不是片面、畸形、被动、单一的;教育也必须尊重人的内在成长规律,根据人的客观实际条件对多方面进行施教,因人而异塑造开发多方面的潜能和智慧;人接受不同教育内容的能力和悟性也是有差异的,把所有人都框定在同一价值体系内,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是不科学、不现实的,是对未成年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限制,是对其个性的束缚甚至是扼杀,更不利于培养未来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的多样化人才。“重智力轻德育”,是教育目标上的偏颇,是教育理念上的扭曲。二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责任由学校独担,存在着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承担的网络缺失。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齐心协力去为之努力,才能真正担当起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责任。而现实中却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相脱节,有时甚至是学校讲一套,家长说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是又一套,教育口径相矛盾不统一,让未成年人无所适从,教育责任不清,工作机制不完善,价值导向扭曲,教育效果不好。学校是主抓文化知识教育的,非“拿分”的小科如思想品德教育课,学校顾不上管;家长力不从心、盲目随意甚至束手无策、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不会管;社会上不重视、未形成合力没人管。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的教育网络缺失,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被忽视。三是对未成年人提供的社会环境不佳,存在着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动因素,遍布街头巷尾的各种违法违纪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和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渲染色情、颓废有害的色情口袋书、庸俗不堪的文艺作品等,成为严重腐蚀未成年人心灵的一大社会公害。家长对此恨得咬牙切齿,对开网吧赚黑心钱的老板恨之入骨。这些混乱无序违法违纪的经营行为,人为破坏了社会环境,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坏的心灵侵蚀。四是对未成年人的良好精神食粮供给不足,存在着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不能统一的缺憾。目前社会上适宜未成年人的书籍等精神食粮不多,很多家长苦于没有好的书籍给孩子阅读。新闻出版工作者也苦于市场化运作的难度,适合未成年人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集一身的读物少,不能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需求。相反,一些充斥于马路书摊的带有明显色情的读物、鬼怪故事等的书籍却是满眼皆是;打开诸多的电脑网络,色情音、像、文字更是不堪入目,成年人看了也会受害,对猎奇而没有“慎独”能力的未成年人受害程度就更深了。
小博客,大教育,助力“未成年人教育”
面对当前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所存在的问题,需要整合社会方方面面的教育资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有机统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宏观上重视,在微观上引导,在实践中落实,才能逐步见成效。为此,访仙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乡村博客助教行动”,展示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博客对教师专业成长、学生成长、学校发展以及家校互动的支撑、促进作用,构建了一个资源丰富、互动便捷的网上学校。
1、将博客打造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人文素养、育人能力都提出了挑战,一天不学习、不思考、不交流,就会落后于当前的教育形势,就会被学生“问倒”,访仙中心小学将博客打造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实现了网络“传道授业解惑”。
依托博客促进教师反思积累。通过博客平台,访仙中心小学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用教学叙事的方式记录在博客,及时进行反思,促进了专业提升。
依托博客促进教师学习交流。访仙中心小学教师博客群汇集了全校学科教师的精英,通过博客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探究活动,实现了“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标。
依托博客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教师工作环境较为局限,常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和社会较少接触,借助于博客可以释放自己的情感,化解工作的压力,从烦躁中找到宁静,找到心灵的归属,体现人生的价值。
依托博客促进教师自我展示。通过写博客,让教师自由发表自己见解,让网友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同时也能将自己的学术、观点、思想得到推广。教育博客成为教师定期开垦的“自留地”,随时可以在上面耕耘、收获。
2、将博客塑造成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
网络时代家家户户有手机、有电脑,学生对于网络触手可及,如果一开始不正确引导,为他们的上网时间“种上庄家“,必然会被网络游戏的”杂草“占领。访仙中心小学探索利用博客引导学生协作,从兴趣到酷爱,学生找到了成就感,形成了打理”家园“的责任感,写作能力一天天的进步、提高。
博客让学生爱上写作。学校鼓励学生申请博客,利用网络写作文,让学生感受了方便快捷。比如:对于模棱两可的句子请出“百度”,找到自己想要的正确答案;通过“搜索”看看名家的作品,参考高手的写法......不用多长时间,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且熟悉了网络的运用以及最新题材的掌握。
博客让学生乐于互动。学生作文出炉后主动“秀”出来,接受博友的“检阅”, 从开始阶段的“好”“顶”“赞”等简单评价,到“写得不错哦”“向你学习”等充分肯定,到“描写上还要更加生动具体、你的发现问题的能力真强”等针对性,增强了互动的实效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力。
博客让学生张扬个性。学生的“小练笔“,写出了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感受。没有太多的语言和构思要求,这种无“威胁”的作文环境减轻了学生的写作压力,满足了儿童的个性化需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文能力强的学生,尝试诗歌、童谣、论文等各种文体;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扶持,发表的每一篇“作品”都精心呵护。
3、将博客搭建成家长学校沟通的“桥梁”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访仙中心小学借助于学校博客网,探索了家校教育不同步、不合拍、不对称问题的解决。
博客让家长能够关注孩子成长动态。借助于学校博客网,家长可以看到孩子“原汁原味”的成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家长博客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丰富了教育的内涵,实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动。
博客让家长能够与教师、专家及时交流。借助于学校博客,进一步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互通信息,对学生的管理更加及时、细致、方便、从容。专家的点评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指导和启发,帮助孩子规划人生、实现价值。
博客让家长能够从优秀家长中博采众长。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都不同,同一个家庭父母的育人方式也不一样。借助于博客,分享了家庭教育的经验,弥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让家庭教育更加理性,更加符合孩子的性格、智力、习惯等实际情况。
在创新丰富中见成效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其自然,也就顺其天性而为。立美就是要追求人的天性发展,天性就是人性。追求人性的发展也就是潜能的发展。我们一直在寻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口,校园文化是拓展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访仙镇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好未成年人活动中心。访仙中心小学以“立美育人”为引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访仙中心小学博客网走向成熟。该博客已经成为学校沟通、师生沟通、学生展示自我的有效平台,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取代的。
结束语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面对新形势下未成年人,关键在于要包括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以及的协同作用,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确保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持社会快速发展。
上一篇:“三严三实”和“三作为”专题调研报告
下一篇:文广新局党委中心组学习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