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针”五步法
丁锡峰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疗病人的必经步骤,行医者通过对每个环节的精准掌握,从而达到强体去疾、治病救人的目的。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重点围绕关心群众疾苦、解除群众困厄、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在经常深入村组、走访群众的过程中,也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即“望闻问切针”五步法,发现其步骤同中医诊病有异曲同工之妙。
“望”指“观气色”。喜怒哀乐形于色,悲欢离合盈于容。大凡一村一组,没有大欢,即有小欢;没有大悲,即有小悲。我们要充分发挥观察能力,深入、细致、至微,这是走访群众的第一关。一望群众形容,眉头皱不皱,脸色忧不忧,老茧厚不厚等;二望衣着打扮,衣服新不新,补丁多不多,得体不得体等;三望村民精神,神采旺不旺,意气发不发,精光聚不聚等;四望生活环境,居室敞亮不敞亮,绿化美丽不美丽,池塘清澈不清澈,道路宽阔不宽阔等。所有一切,务必尽收眼底,铭存心里。
“闻”指“听声息”。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一姓一人,各具个性。黄河虽然千万年奔腾,仍是黄河;世上即有万亿片树叶,片有不同。每一村落、姓氏的形成、发展,自有其特点和气质,其村其姓有没有骄傲的祖先荣光和自豪的历史流传,有没有革新的创新意识和锐意的进取精神,有没有自然传承的协作风尚和共同进退的家族习俗,有没有好勇斗狠的血脉基因和彬彬有礼的待人接物等,都必须“闻”到并记录在册。通过相邻村落和不同姓氏的比对分析,找出异同之处,这样才可以在纾解纠纷和解决困难时分门别类、有所侧重和有的放矢。
“问”指“询症状”。“问”的环节,务必放软身段,俯下身子,务必摒弃趾高气扬之势,保持谦卑下恭之心。还要注意方式方法,有些问题可以直接询问,直达主题,问无保留;有些问题必须间接或侧面了解,迂回曲折,注意忌讳,达到目的就行。既要问家庭情况,包括人员构成、经济收入、健康状况、社会保障、思想动态等,又要问群众需求,包括村庄绿化、道路建设、路灯安装、池塘清淤、垃圾清运等,要以基础设施为重点。还要问村级经济发展,包括目前现状、经济实力、项目建设、未来规划等,尤其是致富百姓有何实招。通过询问,理出重点,择要记录,以备需要。
“切”指“摸脉象”。以上三个环节主要是收集基本信息,掌握基本情况,是外在的感性材料,还必须通过理性的分析,查找其中内在的深层次的原因,起到确定“的”的作用。譬如家庭困难群众,主要原因究竟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还是没有劳力或游手好闲等;譬如村庄环境差,究竟是治理财力不足、群众习惯不好,还是治理要求不到位或长效管理没跟上等;譬如村级经济落后,究竟是经济基础太弱、发展途径太窄,还是发展意识问题、领导能力问题等。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征收补偿、土地流转收益、党务村务公开、教育医疗健康等诸方面都有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静心壹志、去伪存真地进行梳理,剥离提取出最关键、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
“针”指“疗疾病”。这是践行群众路线最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践行群众路线最实在有效的一步。绝对不能有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和知难而退的心思,而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对于简单、容易的问题和矛盾,能当场拍板的当场拍板,需要移交的要加强跟踪监督,限时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尽力尽快解决,需要几个部门会商的,尽快联系解决;复杂的问题和矛盾,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予以解决;对于目前不具备条件的、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个人确实蛮不讲理胡搅蛮缠的等,要做好思想工作,说明情况,解释理由,起到好的宣慰和安抚作用。总之一句话,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之事,解群众之难。
群众路线践行得好不好,关系到民心所向和执政之基,当然不是一个“五步法”(步骤法)所能处理的事。其中还需要我们基层干部饱含真心和爱心,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做到“同进一家门,同想一件事,同解一难题”,再忙再忙也要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常回家看看”,这样的群众路线才能行得实,行得远。
上一篇:全国劳模唐敖齐的事迹(丹北)
下一篇: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观,自觉接受群众和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