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官场失意时,曾发出“行路难”的愤懑,一句“多岐路,今安在?”的自问,折射出官场的种种艰辛与无奈。今天,我们同样可以把做官看做行路,在阳光与阴霾并存、平川与崎岖同在的仕途中,党员干部不仅要走好、走稳每一步,更要在关键时刻做对选择、把好方向,谨慎地面对每一个十字路口。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有过“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叮嘱,告诫党员干部要有“战战兢兢”的精神自觉,防止足下之路走歪、走偏,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知畏惧、懂进退,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
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随着正风反腐态势的持续加强,行走仕途的党员干部们,也涌现出各种不同的声音。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明晰了肩负之责,他们认识到严管即厚爱,觉得党风正了,应酬少了,官反而好当了。但仍有个别怕担责的党员干部感叹“为官不易”、“官不聊生”,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出台后,更有习惯了骄奢淫逸的贪官庸官叫号被束了手脚、没了干劲,抱怨官不好做。其实,无论在什么时期,难与易都是相对的。选择走什么样的路、当什么样的官,取决于客观环境,更取决于自己的主观选择。俗语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去卖红薯”,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任何时候,努力为民做实事、做好事,才是最基本的为官之要。很多党员干部正是忘了这一根本宗旨,在“为不为”和“如何为”的问题上忘记了初心,才逐步偏离了轨道,在违规违纪的路上越走越远。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生需有尺,做事更要有度。党员干部只有胸怀笑对沉浮的气度、谦虚谨慎的态度,时刻保持自我净化的风度、严守规矩的尺度,才可能在人生征途中不负为官一任的使命和责任。正如《尺·度》读本中的市委书记严守正,面对工作中种种涉纪情境和利益诱惑,始终带头看齐高标准、坚决守底线,在情与纪的交织、纠葛之中,都能做到坚守底线、妥善应对,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如何为人当官做事,更诠释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如何正确把握尺度,在学与做、言与行中为广大党员干部塑造了一个看得见、学得来的榜样,提供了自觉守纪的示范和借鉴。老严不仅正风正己,更在言传身教中,严格要求自己的亲人和下属,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做领导干部廉政的“催化剂”,严格规范自身言行。读完书中的22个故事,我们在看到老严如何抵制诱惑、洁身自好的同时,也在审视、反省自己。其实,“老严”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尺·度》中的每一个事例在我们党员身边都能找到缩影。羊续悬鱼拒贿、陶母责子送鱼、晏婴尚俭拒新车;焦裕禄外出调研自带干粮、小岗村书记沈浩“勿以奢靡为荣,应以简素为美”的座右铭、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高德荣坚守独龙江畔……这些从古至今严守规矩、严于律己的“严书记”们,更是无时不影响、教育着我们。
虽然“老严”只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形象,但他那严守正气的品格、坚守底线的信念已经深深影响着我们,我们身边“读老严”、“学老严”、“做老严”的党员干部们也越来越多。或许有时行路很难,但只要以《准则》和《条例》为自我约束的标尺和戒尺,时刻把握好做人、为官、交友的尺度,自觉守住各种底线、抵御各种不正之风,以慎独慎行的心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以正家风、严修身、弃杂念的信仰,不变质、不越轨、不偏权的风格,真正做既忠诚又担当,既干净又干事的“严式”好干部,相信即使涉世如川,也有稳坐其舟的信念和底气。
心中有尺,方显方寸。党员干部要时刻将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用纪律尺度铺路、以廉政清风扬帆,迈出铿锵步伐、唱响政治廉韵,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如此,即便是“歧路”也会化为前行动力。(杨青)
上一篇: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市社机关党支部召开换届选举大会
下一篇:信仰的力量----论红军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