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荣堂
井冈山之行虽然已经过去了8年,但当初的历程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随着电视剧《井冈山》在央视热播,我深深地被这一神奇的山和当初发生的故事所吸引,热切期盼能早日亲眼目睹这一革命圣地。2008年,按照总公司年初的学习安排,系统中层以上领导一行35人踏上了考察学习之路,开展了为期三天半的“追寻革命先辈足迹、接受革命洗礼”为主题的革命传统学习教育活动。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地处湘东赣西边界,南岭北支,罗霄山脉中段,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遗址最集中的地方。为压缩外出时间,我们4月10日 (星期四)下午12:30出发,估计六、七个小时车程,到达目的地大概在晚上八点钟左右。大家难得从繁忙的工作中静下心来,加上春暖花开的季节,刚开始在车上,大家充满着喜悦,一路欢言笑语、谈天说地,不知不觉车子过了南京进入安徽境内。2:30到达安徽合肥肥东,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前面的道路发生了车祸,我们的车子动弹不得,一下子耽搁了三个多小时,天色也渐渐地暗了下来,接近5点多汽车才开始启动,打乱了我们原有的时间安排。
车子到达江西德安的时间已是晚上8点多,领队带我们在服务区匆匆吃了个盒饭,又马不停蹄地赶路了,也许大家坐车久了,又困又累,此后的车内静悄悄,到达井冈山时已是第二天的凌晨。
早上7点,领队催着集合,随后带领大家依次参观了大小五井、笔架山、黄洋界、造币厂、茨坪革命旧址群、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毛泽东带领的农民起义军从1927年10月上山,到1930年1月离开井冈山,只有短短二年零四个月,时间不长,但留下的红色遗址处处可见。毛泽东旧居大概是每个来客的必游之地,干净、简朴,遥想当年先辈们建立红色根据地之非凡。黄洋界居高临下,海拔1343米,扼居山口,形势险要,在这里放眼四望,群山起伏,层层叠叠,白云翻腾犹如汪洋大海,当年的哨口、工事和上山小路还依稀可见,红军营房保存完好。值得一提的是,80年版金额一百元人民币背景图就是井冈山主峰五指峰,高山流水、风景如画。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并不时看到一批批穿着当初红军服装的年轻人(全国各地的学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街上行走,那种神态、那种气势感染每个参观者的心。
第三天一早,我们来到了1962年朱德总司令重上井冈山题写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学习。听着讲解员如数家珍的娓娓道来,观看运用现代手段模拟的音像资料,仿佛把我们都带入了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场景。那里雄险的山势、奇特的飞瀑、磅礴的云海、瑰丽的日出、烂漫的杜娟花以及在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坚定信念,敢于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把自然景观与人文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深深地打动和激励着我们,朱毛红军胜利会师井冈山,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
参观完革命博物馆后,大家意犹未尽,纷纷找有纪念价值的地方拍照留念,有个人自拍,也有三五成群合影。4月13日十点,我们踏上了返程的路途,天下着小雨,既闷又热,山路崎岖不平,凝望着来时不曾看到的风景,心情难以平静,也许大家各有所思,车上同志们都出奇的安静,一直到中午时分,才在领队的安排下,到路边一个连电风扇都没有,十分简易的地方,吃了相当简单、数量又少的午饭。
稍作停留 ,我们又继续了返程之旅。饭后的车厢,气氛明显地活跃起来,有的感想连连,称赞这一次参观学习时间紧,路途远而获益匪浅,有的同志感慨自已平时工作这一点辛苦与革命先辈相比是何等的微不足道,“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先辈”已成为我们一行人的共识。旅途之累、饭菜之差对大家来说,已烟消云散,收获的是丰盛的精神食粮,领悟到了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强意志和顽强品质的深刻道理,达到了参观学习的目地。
(2016年5月)
为便于大家共同学习,特附毛主席诗词两首: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上一篇:党务政务公开栏(2)
下一篇:纪念建党95周年“七个一”系列活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