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清肤”,“任重道远”也要倾力而为!
整洁清爽的市容市貌不仅能愉悦本地市民,更能向外来者展示自身靓丽形象。然而,街头巷尾胡乱张贴的小广告却成了有碍观瞻的“牛皮癣”,“旧”的一波清除了,“新”的又接踵而至,禁不止、清不完,“牛皮癣”成了阻碍“城市皮肤”显现光鲜的最大阻碍之一。为何“顽疾”难除,屡禁不止?如何多措并举,治“癣”防“癣”?从未止步的“城市清肤者”倾力实践,颇有话语权——
人造“皮肤病”,脏了城市“容颜”
“路灯柱、墙体、配电箱、公用电话亭、公交站台、垃圾箱,甚至是商户卷闸门、地面、树干上,都成了小广告可以依附的‘展示台’。而小广告的‘材质’更是五花八门,各种类型的贴纸、涂料或油漆刷涂、签字笔手写,甚至还有印章式的刻印。”作为我市清理“牛皮癣”第一线的参与者,户外广告管理所小广告管理科科长潘志英对多年来攻坚的“难题”再熟悉不过了。“细究下小广告的内容,多数是房屋租赁、电器维修、疏通下水道、家政服务招工、卖场促销等生活类信息,但是也不乏一些治病、办证、贷款以及贩卖枪支、迷药等违禁品的虚假、欺诈甚至违法信息。”潘志英说,公共区域小广告的猖獗,不仅加大了一线清理者的工作难度,更成了有碍市容市貌的忽略不掉的瑕疵。
小广告清理团队的一位工作人员直言,因为制作、发布成本低,小广告成了不少“需求客户”的“宣传方式”。“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小广告,都是想引起市民关注,继而获得‘顾客源’,而这样的‘投入’与‘产出’比无疑是可观的。但是,他们未曾顾及的是,为一己之利而乱贴的小广告却成了城市的‘皮肤病’。”该名工作人员说,撕了、清了、抹了的小广告,张贴者往往会在“更高处”、“更新处”再添“新癣”,而这些日积月累的“遗留残迹”或“涂改斑驳”无疑都会将“依附体”变成“大花脸”,城市细节处的美感自然也无可避免地受到“牵连”。
据了解,城区公共场所、主次干道、背街后巷等地胡乱张贴的小广告是由广告所负责清理,但其它的住宅小区、楼道、城乡集合部、城中村等处出现的小广告,则应由居委会、街道办、物业部门负责清理。由于目前大多数城中村或物管管理不严的居民小区都未设有专人专职清理小广告,因此这些地方无可避免的成了“牛皮癣”重灾区。“我们这种老式的楼房单元入口处没有防盗门,不能封闭管理,所以楼道里、楼梯扶手上,甚至我们的家门口、大门上都成了小广告的展示台。”市民赵先生住在北环路旁某个建了有些年头的小区,说起低头抬眼间处处可见的小广告,他直称“不堪其扰”。“以前都是小长条式的广告纸,我看不过去还能随手撕掉,现在好了,都是红油漆、黑涂料直接涂上墙的,我们进进出出看着实在是视觉折磨。”
治理“服务先”,“清肤者”举措多
虽然“牛皮癣”这一顽疾清除不尽、禁止不完,但我市从未停止过“整治清理”步伐,而是始终将其作为城市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清理小广告是小广告管理科日常重点工作之一,根据季节不同,所有一线清理工作人员将分别按照夏令时早5点、冬令时早6点的安排准时到岗,逐条路进行清理。同时,每周他们还将依据实际情况对重点路段、位置进行集中整治。”据市户外广告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早清理”,所有城市“清肤者”还将依照不同分工进行“晚巡查”。“依照工作经验及科学研判,一段时间下来我们的工作人员对一些重点区域的小广告出现时间有了准确把握,于是便会在夜间安排巡查人员蹲点守候,一旦发现意欲张贴者便当即上前阻止,并加以劝导。”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小广告管理科共清除乱张贴170000多张,清理乱涂写10000余处,晚上抓获乱贴乱画的有6人,收缴乱张贴大幅的广告纸2000余张。
对小广告及时清理、超前预防无疑是效果颇佳的“堵截”良方,然而,所有城市“清肤”参与者却也明晰,一味地“堵”似乎也“埋没”了一些“便民信息”。“尽管小广告中不乏虚假内容,但也有一些市民需要的招工、培训、促销信息,为了让这些有用的小广告有展示宣传平台,我们将‘服务意识’摆至首位,专门制作设立了一批公共张贴栏供有需要者发布信息。”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广告所已在城区重点区域设置了130块公共张贴栏,而这些张贴栏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市民正常的信息交流需要,也切实改善了乱张贴乱涂写小广告的情况。“我们不时上门到卖场、培训机构、房产公司等地,既告知他们公共张贴栏的地点,引导他们正确张贴;同时,对于有需求者,我们也主动领回他们需要公布的信息单,并无偿帮其张贴至公共张贴栏。”负责人说,恰到好处的“前置服务”,不仅满足了诸多商家所需,受益群体也延伸至一般民众。而下一步,他们将考虑在更多的区域设置公共张贴栏,最大化地方便广告发布需求者。
“我是去年10月份左右注意到楼下的公共张贴栏的,因为往常各种节日前后都是小广告泛滥的时间段,但去年国庆期间我明显发现门把手上、楼道里的小广告少多了。后来下楼时有意识地左右看了下,才发现原来小广告都规规矩矩地贴到了这块标有‘公共张贴栏’宣传板上。”家住东方路某居民楼的张先生说,自从多了公共张贴栏,他和其他住户一样,已由原来对小广告的单纯厌恶转变为如今有意识地在张贴栏上寻找有用信息了。
“顽疾”欲根除,凝合力会借鉴
“服务先行”、“疏堵结合”的治理方式让城市“清肤者”看到了显见的效果,然而,禁不止的“牛皮癣”依然是影响市容的“顽疾”。“我们的探索推进,成为了治理‘城市皮肤病’的一剂剂良药,但都并非根除‘顽疾’的特效药。所以,我们还要摸索,还要学习,还要形成合力一同治理。”户外广告所负责人表示,城市“牛皮癣”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还影响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而“治理难题”也绝非个别单位、个别部门、个别团队能够解决的。“去年一年来,我们主导进学校、进社区进行了多次宣传活动,呼吁全民参与、合力治理,希望所有市民能够发挥主人翁的精神,为抵制、清理‘牛皮癣’贡献一己之力。而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也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一些我们‘管不到’的地方,小广告张贴情况明显改善。”负责人说,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自然是治理“牛皮癣”的强大推动,然而,保持现有治理效果,甚至进一步保证“城市清肤”,或许需要源于多方的更大向心力。
“在平日工作中,我们对遇到的小广告张贴人员只能以劝阻为主,一些情节严重者移交给公安部门,最终也只能轻惩或不惩便释放;而对于大多数已经张贴出来的小广告,即使能够辨识其为虚假信息,我们也只能清除了事。说实话,这样‘力道不足’的整治终究无法‘威慑’小广告发布者。”潘志英说,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让她成了一名骄傲的城市“清肤者”,可实践中的难禁难止却也让她实在无奈。“在我们所清理的小广告中,几乎所有的都未标有经工商部门审批后获得的登记号。也就是说,这些广告的发布违反了《广告法》、《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潘志英说,如果工商等部门能依法对非法发布小广告的企业进行查处、处罚等有效措施,他们的工作或许也将少了诸多无奈。此外,如若一些他们力不能及的社区、物业能加大管治力度,“牛皮癣”重灾区也将不复存在。
去年9月,镇江某城管执法中队“试水”新招“治疗”城市顽疾“牛皮癣”,如果发布者不按规定接受处罚并写下“保证书”,“牛皮癣”广告上的手机或者固话便会面临停机,这一方法“疗效”显着,一些家政、教育及旅游类的“牛皮癣”纷纷戛然而止。负责人颇为期待地说,目前他们也在积极与通讯部门沟通,我市或将借鉴这一“可行之策”。此外,负责人也直言,只有工商、公安、社区、物业等多方齐心合力、群防群治到底,“牛皮癣”在我市或许才能够慢慢根除。
上一篇:丹北镇上榜全国文明镇
下一篇:农村环境“整到位”不是“终点”,“持久管”才是“实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