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城“乐让”
小时候,家乡各地都有办庙会、集会、节日的风俗习惯。吕城镇规定每年农历四月初一为最大的赶集日,逢三是十天一次的赶集日。但是吕城赶集名称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取名“乐让”,意思是,逢三这一天,乐意把所有的四方客人,请到吕城来。“乐让”那天,大街小巷,桥头、街尾,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摊头,吃的、用的、玩的、唱的……商店、戏院也都挂灯结彩,布置得漂漂亮亮,迎接客人的到来。
“乐让”那天,有不少民间艺术表演,唱的、跳的、马戏、杂技以及卖狗皮膏药的都在街头。广场上表演节目,推销产品,围观群众依各人爱好、尽情欣赏。还有套泥娃娃、变戏法的、看西洋镜的等等,也吸引了不少观众。
饭店生意也很好,那时吕城的饭店,是名副其实的饭店,只卖白米饭,没有菜。我家亲戚,就在吕城南街开饭店,二开间的饭店,两只大锅,一只煮饭,一只烧汤,摆上长凳,长桌。店堂间坐满了吃饭 的人,有的没有位子就站着,甚至蹲在地上的都有。大多是一碗饭,一碗豆腐汤,有的只吃一碗饭,外加不要付钱的清汤或开水。
“乐让”集市贸易大都是农产品,土产品为主,给家乡农民,小手工业者、木匠、竹匠、铁匠有一个较好的交易平台。农民拿来鸡、鸭、鸡蛋、杂粮蔬菜;竹匠拿来扁担、锄头柄、簸箕、淘箩;木匠拿来脚盆、木盆、矮凳;铁匠拿来锄头、镰刀,钉耙,菜刀等,产品五花八门,样样都有,各取所需,各有所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