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悼念逝者的传统节日。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局员工爱国主义教育,倡导全局开展祭祀先烈、先人、先贤,弘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局团支部于办公网新闻互动讨论专栏开展“清明至,祭英烈”活动。
活动时间:4月4日-4月6日
活动形式:员工通过浏览先烈事迹,在本栏下回复留言以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祭奠。望各位员工积极留言,文明祭祀。
先烈英雄事迹事迹:
邱少云
1952年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
董存瑞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年仅19岁。
刘伯承
受党的委托,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与杨阐公一起组织了沪州、顺义起义。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刘伯承从四川东下,奉党的指示,到南昌与朱德等将一起组织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刘伯承等人潜往香港,1927年冬转到上海。在上海躲避期间,正遭通缉的刘伯承被染上恶习的儿子告发,几遭逮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刘伯承到苏联学习,躲过了追捕。
徐向前
徐向前率部历尽千辛万苦,行程三千余里,战斗数百次。到1933年初,在川陕边界找到了立足之地。徐向前在这里抓了三个月的大练兵,然后,发动了仪陇南部战役、营渠战役和宣达战役,歼敌二万,缴枪一万二千件,还缴获了敌人的兵工厂,造市厂,被服厂等全套设备。他利用这些缴获的武器,投入到反对蒋介石发动的六路围攻之中,蒋军出动二十多万兵力,而徐部仅有近8万人。经过十个月的战斗,歼敌八万多,仅最后二个月,就缴获枪支二万多支,火炮一百多门。这是红军时期缴获武器最多的战役之一。
刘胡兰
刘胡兰(1932—1947)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8岁上村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曾任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1947年1月12日,年仅15岁的刘胡兰,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视死如归,从容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黄继光
黄继光 男,汉族,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出生,1951年4月入伍,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荣誉称号,授予称号时任15军135团2营通信员。1952年10月,他所在营向上甘岭597.9高地反击。当打下4、5号阵地后,部队有了伤亡,前面又发现新的火力点,反击受阻。这时他挺身而出,带领两名同志去执行爆破任务。打下几个地堡后,前面仍有一个地堡火力点的机枪在疯狂扫射。他忍受7处伤痛,直扑上去,以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机枪射孔,用生命换取了胜利。
王荷波
王荷波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杰出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领导人之一。北伐时期,王荷波是上海总工会的负责人之一,他参与组织领导了着名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他拟定了工人武装起义计划,秘密建立北京总工会。由于叛徒出卖,王荷波不幸于十月十八日在北京法政大学第一院被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存组织,使敌人的阴谋彻底破产。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十一日北京安定门外箭楼西边,在反动军警枪口下,王荷波视死如归,壮烈牺牲了,时年四十五岁。
胡也频
胡也频,又名胡崇轩,幼名胡培基。自小因家贫辍学当学徒。一九二○年进上海浦东中学,又到天津海军预备学校,后到京创作诗和小说,接受马克思主义。一九二四年创刊《民众文艺周刊》。一九三○年也频和丁玲在上海参加了成立不久的左联,他被选为左联的执行委员,担任工农兵文学委员会的主席,出席了苏维埃区域代表会。一九三○年十一月,胡也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一年一月,在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会的机关中被捕。过了二十一天,他与柔石、殷夫等被秘密杀害,称为“左联”五烈士。牺牲当天早晨,他还捎信丁玲:“要继续战斗,用笔写出更多的革命作品。”他说:“决不会让他的青春在牢中白白过去。”临刑前,极为沉着,用自身的行动谱写了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长歌。
胡也频,又名胡崇轩,幼名胡培基。自小因家贫辍学当学徒。一九二○年进上海浦东中学,又到天津海军预备学校,后到京创作诗和小说,接受马克思主义。一九二四年创刊《民众文艺周刊》。一九三○年也频和丁玲在上海参加了成立不久的左联,他被选为左联的执行委员,担任工农兵文学委员会的主席,出席了苏维埃区域代表会。一九三○年十一月,胡也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一年一月,在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会的机关中被捕。过了二十一天,他与柔石、殷夫等被秘密杀害,称为“左联”五烈士。牺牲当天早晨,他还捎信丁玲:“要继续战斗,用笔写出更多的革命作品。”他说:“决不会让他的青春在牢中白白过去。”临刑前,极为沉着,用自身的行动谱写了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长歌。
朱铭庄
学生时代的朱铭庄,在五四运动后接受进步思想。一九二五年一月在水部门兜私立职工小学任教,自发组织了“福建青年社”。一九二五年四月参加共青团组织,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一九二六年四月转为中共党员,福建青年社也迅速成为党团组织用以团结广大青年,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据点。一九二六年十月北伐军进占榕城,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以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开展党的工作,推动了福州及邻县的工农群众运动。一九二七年,帝国主义分子利用所谓“仁慈堂”惨杀中国儿童的“仁慈堂”事件爆发,朱铭庄现场调查,收集实据,揭露事实真相,一场反帝的群众斗争在福州迅速兴起。他对革命事业兢兢业业,奋不顾身。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右派在福州发动了屠杀共产党员的“四·三”反革命政变,他不幸被捕。在狱中曾致家书“我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请你们照顾老母不要伤心”。四月二十八日朱铭庄被害于福州西门鸡角弄刑场,在押赴刑场途中,他不断高呼“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军警以棉布强塞其口,临刑拔出犹高呼至死,是福州革命历史上,第一批革命献身的共产党员。
郑锡基
郑锡基烈士是中共闽浙赣省委城工部的优秀骨干。1946年就学于福州英华中学高中部,曾任英华中学支部书记,城工部党刊《人民杂志社》总编辑、闽浙赣区党委社会部领导成员等职务。为了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地下组织,他在英华中学秘密组织“读书会”,向同学介绍学习进步书刊。早期在孟起同志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1947年2月,出席城工部县以上干部参加的“龙山会议”,后随李铁同志到省委工作。在民主革命时期,锡基面对残酷的白色恐怖,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农村据点,为党为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1948年,随李铁同志调上山头遇难。
郑锡基烈士是中共闽浙赣省委城工部的优秀骨干。1946年就学于福州英华中学高中部,曾任英华中学支部书记,城工部党刊《人民杂志社》总编辑、闽浙赣区党委社会部领导成员等职务。为了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地下组织,他在英华中学秘密组织“读书会”,向同学介绍学习进步书刊。早期在孟起同志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1947年2月,出席城工部县以上干部参加的“龙山会议”,后随李铁同志到省委工作。在民主革命时期,锡基面对残酷的白色恐怖,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农村据点,为党为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1948年,随李铁同志调上山头遇难。
胡伯香
胡伯香同志早期接受进步思想影响。九·一八事件爆发后,他为民族存亡而忧心忡忡。因为对共产主义社会早已向往,一九三一年冬他就参加了“互济会”,至一九三二年转为中共党员,此后一直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工作,发展组织,组织抗日救国会。一九三六年参加大众社,一九三七年前往宁德与叶飞武装部队联系。后冲过敌人封锁线时,在政和县境牺牲。胡伯香烈士对党忠心耿耿,不管白色恐怖多么严峻,心里想的总是革命事业,在危难中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以身殉国。
陈昭礼
陈昭礼,又名豪人、陈方,考入复旦大学,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并参加学生革命活动,于一九二五年三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冬回福州地委工作,在大庙山成立福州店员总工会,发动斗争。一九二七年陈昭礼出席党的“五大”。一九二七年底,负责市委工作。一九二八年初,到省委机关工作,发动、组织工农群众斗争,中共福建省委成立,被选为省委委员,不久出席党的“六大”。一九二九年三月红四军入闽被选为省委常委兼宣传部主任,代理书记。一九二九年八月初被党中央调离福建到达广西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协助邓斌(小平)同志,积极发展革命势力,举行武装起义。在左江、右江地区革命根据地,张云逸为红七军军长,邓小平为政治委员,陈昭礼为政治部主任。一九三七年任新四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一九三八年在国民党七十军发展党组织,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一九四○年八月初,在离崇安三公里处遭特务枪击头部,牺牲时年仅三十三岁。解放后,一九五○年由政务院周恩来总理给福建人民政府来信,把陈昭礼烈士的忠骨从崇安县迁葬福州市公墓,修建了陈昭礼烈士墓。
注:以上事迹转载自网络,仅供缅怀浏览用。
上一篇:交运局团委
下一篇:灿烂的大堂经理——蔡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