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新要求
民政局 朱黎辉
同志们:
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对脱贫攻坚的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增强。扶贫开发从单打独斗转向兵团作战,从输血式扶贫、粗放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精准式扶贫。谈到精准扶贫,大家一定会想到总书记在遵义的考察。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考察精准扶贫工作,随后在贵阳主持召开部分省(市)委书记座谈会,首次提出了“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脱贫创举,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要义和主要抓手。
“四个切实”。就是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五个一批”。当时总书记提出的是“四个一批”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后来总书记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了修改后的“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六个精准”。就是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向全党全国昭示了中央坚定不移把握时间节点谋划推进精准扶贫的决心和信心,向我们发出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同奔小康的动员令。总书记还提到一些省份特别是“一把手”没有把精准扶贫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提出“不换思想就换人”,应该说决心很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方略。这些都给我们民政社会救助提出了新要求。
社会救助是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制度性安排,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新思想新要求,我认为我们要有“四个认识”。
(一)充分认识社会救助工作的新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脱贫攻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部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进行安排,强调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其中最后一批,就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到2020年,在现行扶贫标准下,所以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目前贫困标准:全国 2855元/年,江苏6000元/年,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8000元/年)。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的重点任务。在中央的顶层设计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发挥着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的作用,而且已经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政策工具之一,是党中央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新定位。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目前有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2447户4520人(2016年是3464户5991人,一年来脱贫1017户1471人),其中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1914户3327人。这要求我们准确把握社会救助在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中的新定位,全面落实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救助政策,不断增强“救急难”实效,着力加强社会救助政策与扶贫开发制度的衔接,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发挥“兜底”作用。
(二)充分认识社会救助工作的新机遇。今年1月18日,国务院第162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随后国务院办公厅有出台《关于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将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具体化。中央如此重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给社会救助带来了突破提升的大好机遇。从组织领导来看,根据国务院要求,我们建立了由分管市长牵头的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加大了社会救助工作的推进力度:从法规政策看,在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后,中央又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我市也相应完善了一些办法;从资源投入看,国务院明确要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政府投入只增不减,为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供了最有力的资金保障。这些都表明,当前的社会救助工作既面临艰巨任务,同时又进入了推进力度最大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提高救助水平,规范救助制度,使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充分认识社会救助工作的新探索。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鲜明的提出“两聚一高”的新目标,明确提出要“切实帮扶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确保全省人民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民政作为民生保障的兜底部门,也担负着富民增收的主要责任。如何采取提高救助标准做加法,落实减免政策做减法,形成制度合力做乘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增大分子总量做除法等方式充实困难群众收入口袋,利用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劳动之手、社会救助之手相互发力,不断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全省人民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如何着力加强社会救助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由单纯的资金保障向资金保障、服务保障并存的综合救助模式转变,努力让困难群众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幸福感一年更比一年强。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以现代民政建设的实践做好“富民”答卷。
(四)充分认识社会救助工作的新问题。近年来,我市社会救助水平持续提高,保障标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625元/月,省平均611元/月),但与“两聚一高”新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新期待相比,同样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短板。各项救助制度之间联动性和协调性还不够,救助资源分散、救助效率不高问题尚未根本改变。“支出型”贫困特别是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仍然比较普遍。基层社会救助服务管理能力不足,“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亟待加强,“骗保”、“错保”、“人情保”等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都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把这些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整体提升。

上一篇:坚持从严治党 落实“两个责任”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下一篇: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