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政研会
2015年8月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勤而不废,廉而不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政廉政,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也是民政部门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不勤政无以立业,就没地位;不廉政无以立身,就栽跟头。作为民政部门,就是要积极发扬“孺子牛”精神,切实抓好勤政廉政建设,从而促进民政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新形势下民政工作很繁杂,民政党员干部要看清自己。
“自胜者强,自知者明”。一个党员干部只有清醒地认识自我,才能正确地看清自我,不断提高思想境界,提升工作能力;一个队伍只有准确地把握责任,才能增强服务能力,履行自身职责。民政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把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整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工作中做到常怀为民情感、了解为民实情、躬行为民实践。
1.看清自己,就要树立大局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全局工作的组成部分,只有议大事、懂全局,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民政工作与其他工作、民政部门与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紧密联系、息息相关,我们既要找准民政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在服务全局中推进民政工作,又要在民政事业发展中解决党和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果脱离整体形势和全局工作,片面认识和安排工作事项,不仅于全局无益,自身工作也很难做好。
2.看清自己,就要树立创新意识。新形势下的民政事业发展面临着社会转型、民生期待等综合要素的考验,形势复杂且严峻。民政党员干部要紧跟时代发展,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新的理念看待问题,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一要提高学习力,学习是修养之道,是提高素质、升华境界的重要途径。二要提高思考力,要学会通过总结分析,加强研究,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措施。三要提高行动力,通过转变职能抓服务,转变工作作风抓落实,切实增强执行力。
3.看清自己,就要树立责任意识。责任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民政工作不仅是政府部门对内实施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而且是政府重视民权、解决民生、维护民利的重要窗口。党员干部的责任,来源于组织的信任,更多的是群众的信赖。民政党员干部要始终用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自身是否尽责到位的标尺,并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岗一位上的责任与担当,准确把握工作中每个环节的尽责要求,想百姓之所想,思百姓之所思,确保各项工作协调推进。
二、新形势下民政工作很重要,民政党员干部要看起自己。
长期以来,民政作为服务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部门,发挥着社会管理“兜底”作用,尤其在唯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部门地位不高,民政工作的作用和形象一直被低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政系统党员干部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等问题。随着民生新时代的到来,民政工作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正如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13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指出的“民政工作要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因此民政工作大有作为,民政工作者大有发展。
1.看起自己就要敢于担当。美国总统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敢负责,方能放开手脚,奋发有为;有担当,方能挑起重担,大有作为。为官避事平生耻。作为民政党员干部,如果在难题面前不敢闯不敢试,在矛盾面前不敢抓不敢管,在风险面前不敢做不敢为,势必败坏党员干部队伍风气,坐失发展良机,破坏民政形象,贻误党和人民事业。只有把干事创业作为自己的天职,把贡献追求当成自己的使命,带头创先争优,紧跟国家时代需要,树立超越他人、挑战自我的坚强决心,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业绩,这样民政才会有地位,民政工作才能得到重视与尊重。
2.看起自己就要勇于作为。有作为才有地位。一个人能不能做事,能不能做成事,这是检验工作和能力的重要标准。当前,我市正处于“四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民政部门作为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牢牢把握时代特点和形势的变化,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制度、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使民政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誉。
3.看起自己就要善于团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人就算素质再高、能力再强也无法把各项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团结就是力量。一支队伍不仅仅是人的集合,还是能量的聚合、思想的磨合、情感的融合。只有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共事氛围,打造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的党员干部队伍才能推动民政工作不断创新发展。这就要营造互相信任的氛围,真正做到思想上坦诚相待;营造互相尊重的氛围,做到共事中共心,在共心中共勉,在共勉中共济;营造相互支持的氛围,做到百姓的事情认真办,职责明确的事情积极办,涉及面广的事情合力办。
三、新形势下民政工作很广泛,民政党员干部要看住自己。
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社会充满着各种诱惑,尤其是在民政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凸显,民政涉及面越来越广,民政经费越来越多的形势下,作为民政人一定要警醒、警惕。无私方能无畏。只有从严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
1.摆正自己,正确对待事业观。要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把个人看的轻一些,把事业看得重一些。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品质。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总是对党、对人民、对社会充满了感激之情,并将这种感恩之情转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转化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如果离开了组织的培养,即使是“千里马”,也无法扬蹄奋进,难有作为。民政党员干部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才会把岗位当作事业来干,把心思用在谋发展上,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上,自觉履职尽责,争创一流业绩。
2.看住自己,正确对待名利观。要以平常之心对待名利,把地位看的低一些,把群众看得高一些。由于管理的需要,个人会从事不同的工作,但这只是分工的不同,人们的社会地位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民政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不论地位多高,职务多大,都要牢固树立民本位意识,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以贵、以民为尊,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
3.约束自己,正确对待权力观。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把职权看得小一些,把责任看得大一些。只有心怀敬畏,内心才有所敬重、行为才有所约束。民政党员干部就要自觉做到三个敬畏:一要敬畏权力。作为一名民政党员干部,要始终把权力当责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作风,常惧权力之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得住考验,抵得住诱惑,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二要敬畏法纪。法纪既是对个人的约束,又是对个人的保护。常言道,“畏法度者最快活”,要时刻牢记法纪就是高压线,必须依法办事,严格自律。三要敬畏群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政党员干部要乐于并善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敏感问题,并在批评中改善完善自己,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切实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解难事。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口碑”、赢得人心、赢得地位。
上一篇:创新机制 丰富内容 努力发挥政研会参谋服务职能(政研文章)
下一篇: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