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市委宣传部网站!
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发布
  • 关注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发布
    官方微信
  • 关注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发布
    官方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台账管理
首页 > nba 极速体育 > 理论研究 > 正文

强化三个能力建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13-05-05 11:20:28文章来源:本站 【 字体:
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市农林局局长、党委书记    荆留明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协调,就是要致力于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社会因素,其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思路,不断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综合服务能力和农林系统自身发展能力这三大能力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的繁荣稳定和农民的幸福安康。
一、围绕“地、水、技、质、物”五个环节,不断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1、围绕“地”字,保护耕地面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兼顾数量和生产能力的平衡,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努力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要围绕培肥地力、改良土壤、防止土壤退化,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大力推行有机肥无害化处理和精确施肥、秸秆还田技术,遏制耕地质量下降,稳定提高耕地质量,不断提高耕地产出能力。
2、围绕“水”字,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力开展河道疏浚工程建设,提高抗旱排涝能力;加强田间灌排工程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落实水利投入政策,确保镇级水利配套资金到位;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重点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3、围绕“技”字,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力。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推广国内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合,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关键技术的攻关,提升我市农业的科技含量,培植农业发展的后劲;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开展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业所需各种机械的试验示范工作,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4、围绕“质”字,加快农林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绿化投入,重点抓好防护林体系和农田林网建设,加快村庄绿化、乡村护路林、农田防护林等建设,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屏障;加大治污投入,重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做好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防止大气、灌溉水、农村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污染对农田的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大农产品质量建设和品牌创建的投入,促进环境的优化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放心”农产品。
5、围绕“物”字,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为“三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建立和完善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努力解决农业贷款难问题。二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医保、低保三大保障体系,做好农村各类企业和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三要继续开展“双帮双学”活动,把结对扶贫工作与“先锋工程”、“党员进万家”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四要深入开展“双清双美”活动,不仅要达到农村的“五改”工作要求,有条件的村还要争取达到美化、亮化,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围绕“优质”服务目标,不断强化为农服务综合能力建设
1、围绕“落实”,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全面落实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和良种补贴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依法加强对农民负担问题的监督检查,巩固和完善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全面贯彻《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按照依法、自愿、自偿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流转;研究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增强农村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提升农业指导协调能力等各种合理化建议,为构建支农长效机制出谋划策。
2、围绕“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强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重点选择一批对增产、增收、增效、节本作用显着的农业科技项目进行推广;按照“专家下农村,企业带基地,示范户带农户,农户帮农户”的思路,积极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作,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提高我市主推品种、主体技术的普及应用率;加强农业技术产业化服务,提供成套技术、发挥科技产业带动作用。
3.围绕“增效”,加快农业产业化开发进程。一是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建设,着力抓好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种草养畜(禽)、花卉苗木、优质蚕茧、意杨林业等十大优势农产品开发,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的格局。二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涉农项目和资金,通过项目建设来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三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精简办事程序,积极引导“三资”投入开发农业,带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加快组建成立一批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企业老板、科技人员与农村能人带领农民闯市场的桥梁和推动作用,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尤其加强对产地生产环节中的投入品控制,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提高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五是实施品牌农产品发展战略,培育精品农业、特色农业,推进品牌农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实现优势区域、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优势品牌等资源的有效整合。
4.围绕“增收”,加快农民务工创业发展步伐。一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一产内部消化一批劳动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大户和务农人员的培训,转移一批劳动力。二是通过发展工业化解决一批劳动力。大力发展市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增强本地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三是外出务工和劳务输出转移一批劳动力。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作用,与各大城市建立劳务输出的信息平台、及时为农民提供各种务工信息,加快外出打工和向国外劳务输出的步伐。四是自身创业解决一批劳动力。鼓励农民进城从事商贸、批发零售、餐饮、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引导农民投身个体私营经济,培植劳动力转移增收的新亮点。五是通过培训,教育提高一批,在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5.围绕“稳定”,强化执法护农功能。一是继续加大对长江禁渔、江苏省种子管理条例、征占用林地审批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使农业政策、法律、法规深入基层、深入民心。二是加大对提供出售假冒伪劣农资、农药、化肥、非法征占用林地、不合法土地流转等各类农林违法案件的打击惩处力度,依法履行护农功能。三是建立农林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主要包括案件会审制度、行政处罚制度、行政处罚备案制度和首查不罚或从轻处罚制度,全面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细化执法监督的工作内容,建立行之有效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三、围绕“和谐”的要求,不断强化农林系统自身发展能力建设
1、围绕“和谐”,加强思想建设。针对当前的新形势、新倾向、新问题,农林系统的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及时转变思路、提高认识,树立新型的竞争、创新和服务理念,要超前预测、超前计划、积极行动,提高自身执行政策的能力、适应形势变化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和竞争创业的能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
2、围绕“和谐”,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市镇二级从事农林工作的中层干部队伍建设,选拔和重用一批情系“三农”、素质高、有能力、肯钻研、有奉献精神,值得群众信赖的同志担任领导,进而改变领导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效增强领导“三农”工作活力。二是加强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建设,要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规定,确保市镇农技队伍的稳定,在重大动植物疫病控防、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农林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控制及农资市场整治上做到及时、准确不贻误。三是加强市镇二级技术骨干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训和使用,积极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业务骨干,在我市农业科技创新、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更新、示范和推广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四是加强农林系统内部经营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完善内部分配制度、奖惩考核制度、项目推进制度等一系列奖惩激励机制,鼓励和促进一部分人员从事农业技术产业化经营,通过创办基地、兴办实体、开拓市场加快形成一支农林系统内部从事农业技术产业化经营的经营人才队伍,进而示范、带动农户,促进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3、围绕“和谐”,加强实力建设。一是在有一批技术产业化经营人才的基础上,培育和壮大一批局属工业企业,争取在未来几年实现34个亿的经营产值,有效促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人员的分流和转移,缓解矛盾和压力。二是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创出一批有机、绿色、无公害品牌农产品,为我市农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和后劲。三是突出“三个争先”,提升农林系统自身实力。一是在“双让”活动中继续争先创优,在局内部开展“争创满意机关工作人员、争创满意科室、争创满意机关”的三满意争创活动,为“双让”活动继续争先创优积蓄实力。二是积极争创“五好党委”,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强化党员的党性修养,为党建工作争先创优积蓄实力。三是在各项业务工作中争先创优,在农林系统和纵向条线工作中争先创优,树立优良形象不断积蓄实力。四是积极实现三个转变,即努力实现行政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变、管理型机关向创业型机关转变、事务型机关向创新型机关的转变,以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需要,增强适应形势和服务“三农”的工作实力,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坚持科学发展 打造“和谐司徒”
下一篇: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