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街道社区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社区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一级组织,零距离接触群众,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问题,直面群众最复杂的矛盾,处理得当可减少上级部门压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处理不得当则会引起干群矛盾、群众上访,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因此,作为政府触角的社区肩负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全心全意做好群众工作的重任,下面以云阳街道所辖的社区为调研样本,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社区对于做好群众工作的创新和探索云阳街道总面积72平方公里,总人口19万,管辖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市主城区,下辖16个行政村、20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社区服务中心。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居民群众的需求向着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社区的服务、管理、教育功能随之不断延伸完善,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也在实践中得到创新。
1.搭建结对平台,实现便民服务一帮一。结对式工作方法是社区群众工作中最常用的,以最简便的操作程序实现服务的全覆盖,还可调动各方的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共建的氛围。2013年中山路社区开展“构建亲缘‘门门通’唱响党群‘和谐曲’”活动,利用社情、亲情、友情资源,发挥血缘、亲缘、地缘优势,把党员选派到出生地进行帮扶,与辖区的困难党员、群众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填写《“门门通”登记卡》,定期联系走访结对家庭。通过这些党员进巷入户,由“自己人”来帮扶“自己人”,群众更容易接受,做起工作来更方便,办起事情来更顺利,尤其是在化解矛盾调解纠纷中,这种亲情乡情友情、血缘亲缘地缘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
2.完善民情机制,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随着居民群众维权意识的提高,表达诉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社区则是群众表达诉求最便捷的通道,但同时社区也逐渐成了各种利益和矛盾冲突的首发地,为了协调各方利益,确保群众诉求表达无阻碍,各社区纷纷成立了专门的“民情工作站”。2014年西门大街社区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成立了“一盏灯”民情工作站,构建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制度,组建民情信息员队伍,负责民情的搜集、梳理和处理,以确保下情上传及时。
3.倡导文明新风,提高居民群众素质。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 “人心”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减少工作阻力,社区在居民群众中开展文明新风的宣传活动。凤美新村社区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了“讲文明、讲礼貌、讲法治,从我做起,共创文明法治凤美,树正气、树形象、树新风,从我做起,共创和谐绿色凤美”的“三讲三树”活动,使得社区风气得到明显的改善,主张正义的多了,不文明的行为少了。
二、做好社区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在联系群众方面,社区工作人员未真正地融入到群众中去。走访群众、与群众交流沟通明显不足,以至于部分群众反映社区工作人员整日在电脑前工作,而不是与民打成一片。经过调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一是社区人手不足。云阳街道20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的在职工作人员有10名,由于上级部门长期或短期借调,实际在社区工作的人员平均只有6-7名,而社区工作包含党建、妇女、计生、文体、综治、环境卫生、民政双拥、劳动保障等30多个条线工作,平均每位工作人员需要分管4-5个条线,每天忙于纷繁复杂的工作,几乎无暇走近群众。
二是行政性事务过多。虽然民政部门已开始着手为社区“减负”,但是成效并不显着,目前社区依然有做不完的台账,各类迎检、考核不断,也就造成工作人员混乱了“主次关系”,将群众置于次要的位置。
三是社区工作人员懈怠。部分工作人员主观上有懈怠情绪,不愿意接触群众,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工作人员自恃学历高不愿与群众打交道,长此以往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2.在服务群众方面,矛盾的焦点在于“万能章”的问题上。许多超出社区职能范围之外的证明都需要社区出具,如遗产公证证明、经营用房证明、未婚证明、银行贷款证明等,这些五花八门的证明不是一个小小社区能够去调查核实的,当居民拿着相关部门的表格到社区盖章时,拒绝则会遭到居民指责,说社区为民办事不力,同意又会给社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不必要的麻烦,由于社区盖错章、出错证明而被卷进民事纠纷的事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社区职能知晓率不高。民政部门对于社区公章使用有明文规定,具体列出了社区可以出具的证明,但是这一规定仅仅局限于街道领导和社区主任、书记知晓,其他居民群众、政府以外的相关部门,甚至社区普通工作人员都并不完全知晓。
二是相关部门转嫁责任。一些部门和单位为了减少自身为民办事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将调查核实的重任推给社区,一旦出现问题全部由社区承担,自己则可“明哲保身”。
3.在管理群众方面,年轻的社区干部难开展工作。年轻干部刚到社区不就,可能会出现了群众“不买账”的现象,导致他们管理、教育群众时缩手缩脚,畏难情绪高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面子”服人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国人常说:“看在他的面子上,这事就算了”,有一定威望和资历的人,凭借多年工作经历和与人相处交往,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和较高的人格魅力,在处理群众矛盾纠纷时,这些资源便派上了用场,无形中就会让对方信服并给这个“面子”。但是刚走上工作岗位没几年的年轻社工,没有这些资源,外加上群众对于年轻人心理上本就存在一种排斥和不信任感,仅凭口头说服,难以像老同志们那么游刃有余。
二是年轻社工依赖性较强。部分年轻的社工在一遇到问题时,第一想到的不是自己如何想办法解决,而是第一时间向老同志求助,久而久之养成习惯,自己也就没有了独立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和胆量。
三、做好社区群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建议上级党委政府科学规划社区职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为民办实事的作用,让社区能真正从各项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为民服务。一是要从行动上为社区“减负”。将“减负”的口号化为真正的行动,执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凡是需要进入社区的行政性工作由民政部门统一扎口管理,经审批通过后才可进入社区。对社区工作台帐进行整集,重复、形式或者超出社区职能范围的内容进行精简。二是要明确社区职责。在社区实施工作岗位制,如已设立的“劳动保障岗位”、“民政服务岗位”,其他的为民服务岗位也应设立,加强规范管理;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职责,并通过网络、报纸、新闻媒体等方式向社会宣传,扩大知晓面。三是要推动社区专业化。建立中介组织,积极探索中介组织服务社区的运行机制,由政府购买中介组织制定的相关专业化服务项目,服务社区、服务群众。
2.社区自身要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群众、方便百姓。一是要创新履职定位机制。将社区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管理、教育广大居民群众上,社区工作人员做好群众的“服务员”、“教导员”和“宣传员”。二是要创新走访途径。除了入户走访这一传统形式,社区可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开辟网上居委会,开展“网络走访”,既方便又快捷。三是要创新社工考核制度。不再以台帐做得好为考核标准,而是以群众评价为标准,不再是文章写得好就是工作好,而是群众夸赞好才是真的好,年中和年末举行群众测评和谈心谈话,综合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社区工作人员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作为社区工作人员,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是检验自身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一是主观上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晓百姓心声,体百姓冷暖,用真行动把自己的感情心血倾注到居民服务上,满足居民精神、文化、心理上更高层次的需求。二是多学习,多交流。年轻社工一方面要学历尊重资历,放低姿态向老同志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大胆独立地去处理群众问题,只有在走家串户中充分的“刷脸”,才可以有经验的积累和群众的信任。三是要学法、懂法。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社区工作人员只有自己懂法才可更好的为民办事。
云阳街道政研会
上一篇:浅析云阳街道物业管理工作
下一篇:“民心”工程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