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市委宣传部网站!
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发布
  • 关注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发布
    官方微信
  • 关注nba 极速体育_nba直播吧极速体育_低调看直播发布
    官方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台账管理
首页 > 网络台账 > 理论建设 > 正文

新常态下领导干部思想状态的研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5-08-07 15:30:25文章来源: 【 字体:
                             新常态下领导干部思想状态的研究
                 —谈如何从严管理干部
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从严治党成为了全面飘红的时代潮声。打老虎、拍苍蝇,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委十项规定,加之各个节日前后的巡视检查、案例曝光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反腐重拳,对不堪重负的政治生态起到了明显的净化作用。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干部的思想状态、精神面貌、行为表现也都悄然发生了变化,给从严管理干部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   思想的负情绪带来工作的懒作为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暖湿气流”与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冷气旋”交汇,产生了干部思想状态上的负情绪。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错误解读“新常态”,消极作为。部分干部认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就意味着可以歇一歇、喘口气,对于一些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指标关注度下降,抓经济发展的热情降温。主要表现为缺乏争先进位、你追我赶的发展劲头。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矛盾协调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均有所下降。二是放大“内部矛盾”,逃避作为。部分领导干部对当前干群、党群间的内部矛盾预估不准确,主观放大,觉得当前大形势下同部分群众的矛盾难以调和,群众工作难以作为。主要表现为对于当下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缺乏面对的信心和应对的良策。特别是对于信访、讨薪等难点问题,部分干部能避则避,能推则推,怕“摊上事”。三是偏激解读当前形势,不敢作为。部分干部在当前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下出现了“高原反应”,进入了亚健康状态。对当前的形势比较悲观,在敢作敢为方面出现了消极、悲观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了官不聊生的论调,理直气壮的坦言组织“不仁”,我便“不义”。主要表现为安于工作现状,贪图安稳,不愿创新、不敢作为。必须作为的谨小慎微,畏首畏尾,选择性作为的坚决不为。实际上就是对上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的“软抵抗”。
二、   干部的懒作为导致服务的低效率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思想状态的波动、行为表现的懒惰将直接影响整个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效率。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直接影响。一是影响政策的落实。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级干部是具体政策贯彻落实的推动主力。干部思想状态滑坡,必然导致在理解把握党的方针政策时全面性有所欠缺,进而导致贯彻执行时缺乏积极性、创新性,出现打折扣、掺水分的情况,使党的方针政策在乡镇级出现“中梗阻”,难以全面落地。尤其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解三促等组工活动中,更是难以调动干部集中注意力,专心抓落实。往往导致抱怨多于执行,形式大于效果。二是影响发展的活力。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干部的思想状态、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办事风格,发展活力。无论是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风险防控,还是民生建设、城镇发展、信访维稳都需要干部身先士卒、先干一步。如果干部思想层面出现漏洞,行为上丧失热情,必然导致地方的发展陷入一潭死水,缺少活力。三是影响服务的热情。干部的政治素养不过硬,宗旨意识不够牢,工作激情不够高,将直接影响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热情。而且其他机关工作人员、年轻机关干部对这种负情绪缺乏免疫力,不自觉的就跟风效仿,放松了自我要求,丢失了创新尝试的激情,吃苦耐劳的韧劲。导致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年轻干部在工作上挑肥拣瘦,不愿到艰苦的岗位、任务繁重的岗位接受挑战。丧失了青年人应有的工作活力和服务热情。久而久之容易对整个机关的服务效能带来蚕食性的打击,使本就紧张的干群关系陷入无法收场的恶性循环。
所以,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讲,研究新常态下干部的思想状态,并对以上局部性、苗头性的思想波动进行及时有效矫正,都是从严管理干部必须充分考虑的重要环节。
三、管理的高质量开启发展的新篇章
从严治党首先要从严管理干部,既要管到位上、严到份上,又要管中要害、“严之有理”、行之有效。在反腐败、抓贪官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整个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是否真正得到提升。
第一,从严管理干部要立足于激发干部的先进性,叫管中要害。严到一定份上是可以起到明显的震慑作用,但不见得可以让广大干部心悦诚服,自愿释放出内在的战斗力。所以说从严管理干部不是突出一个“严”字那么简单,还需要管理的艺术、调动的手腕,才能对党的事业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效果。
要调动起干部的事业心。当前的理想信念、政治理论教育,在时下的主流价值下群众觉得假,干部不自在,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强化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要创新培训平台、充实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要有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的的培训,更要有提升干部事业心、岗位责任感等方面比较接地气的培训。一味的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等高大尚的养分对干部进行狂轰滥炸,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让一部分干部在云里雾里中渐行渐远,逐步迷失。要通过贴合实际、结合工作、就事论事、广接地气的培训,让干部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帮助干部树立事业心,强化责任感。
要调动起干部的优越感。调动起干部的优越感就是要帮助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要营造公平的晋升环境。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用人为贤、任人为能的选人用人主调。深入推行公开竞争上岗制度,为广大干部提供公平公正的自我展示和职务晋升平台。建立健全事前掌握、事中考察、事后跟踪的干部提拔任用全程考评机制,确保选出一个成才一个。要实现人尽其才的饱和状态。通过对平时表现、岗位履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跟踪考评,建立干部档案,并有效运用到干部晋升、年终考核、岗位调配等方面。通过轮岗试训、岗位练兵、以岗定人等方式,让广大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舞台,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以此提升广大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的工作热情,形成你争我抢、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要建立奖罚分明的考核机制。优则奖,差则罚,奖罚分明本身就是一种公平公正。要细化考核细则,具化考核抓手,强化考核监督,真正通过考核的筛子,将干部的工作分出秋色。对于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干部要给予奖励。对于工作消极,业绩较差,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要给予处罚。形成人人学习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良性竞争氛围。
要调动起干部的新境界。干部要有干部的境界,干部的境界来自于自我修养,也来自于组织的调动引导。要引导干部修德。自古以来人民对官员的德一直看得很重,为官者“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德行腐败往往是干部腐败的先兆。要继续深入推进《加强干部德的考核》制度,注重对干部德的考核。加强德的教育,把德的教育作为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抓好后备干部、青年干部德的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示、现场教育等,引导广大干部常怀普世济人之心,常修至诚至礼之德。要引导干部修志。强化领导干部能力锤炼,通过深入学、一线干、群众评等方式促进领导干部服务发展的能力持续提升。引导干部树立远大的志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把党的事业、党的工作与为人民群众服务紧密结合,让广大干部在这种结合中树立引领一方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大志,摒弃贪图私立、处处为己的短志。要引导干部修廉。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通过廉政文化引领、廉政氛围感化等帮助广大干部形成不愿腐的心理自觉。处理好“人和制度”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党政一把手”与制度的关系。最大限度的降低干部个人对制度执行的影响、对重要决策的影响。建立健全一系列防止干部腐败的监督机制,从制度制定做好源头控制,从贯彻执行做到全过程干预,从责任追究做到警示震慑。
第二,从严管理干部要立足于尊重干部的“社会性”,叫“严之有理”。从严管理干部关键目的是改正干部的问题、激发干部的热情,释放干部的活力。带头苦干、率先垂范体现的是干部特殊性,即干部与群众的区别。在这种特殊性上要管的严、管的实,体现出干部的先进性。但是承认这种特殊性的同时,也要正视干部的社会性,即干部也是人。
正视干部的社会性要关注干部的身心健康。有句话叫干部讲奉献,还有句话叫干部也不是铁打的。从严管理干部既要讲对干部的约束,使干部的奉献性得以最大程度的释放。还要讲对干部的关心,鼓舞干部的工作士气。所以在管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的基本权利保障。比如保障干部休假的权利。干部也是血肉之躯,也有身心健康的问题。常年工作得不到宪法赋予的年休假等制度,经常加班却没有调休,也会使干部在这种畸形的工作关系中牺牲身体健康、丢掉心理平衡,不利于干部更高效的服务和奉献。
正视干部的社会性要尊重干部的劳动果实。我们迫于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对干部严密监管,甚至取消所有干部的正常节日福利,这就是不敢正视干部的社会性。否定了干部也是需要从福利待遇中获得幸福感、激发岗位感这样一个事实。所以,不能因为存在腐败隐患就一竿子打死,不管合理的不合理的全部取消,这就是不尊重干部的劳动果实,挫伤了干部的感情。应该对上级的政策有个全面的解读,对什么是违规、什么是合理待遇有个明确的界定。加强与干部的沟通交流,体现管理中的人性化元素,通过情感的维系来保障“严管”的效果。
正视干部的社会性要保障干部的基本权利。最近,我们单位出现了两起干部和群众发生利益纠纷的事情。在这种民事纠纷中我们暂且不论谁是谁非。我想公正合理的处理纠纷,首先是要建立在尊重干部和群众享有同等的物权和生命财产权的基础上。然而,现实生活中,群众往往能利用干部是“干部”这个软肋,让干部有苦难言,有理难讲。我们往往为了做出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高姿态”,在处理干部与群众的矛盾时刻意的把群众视为弱者,不分青红皂白的对干部进行批评教育。这种不尊重事实、不尊重公正的“亲民之举”往往使得干部受了伤,也把群众带进了“以弱凌强”的误区。在这样的干群关系、社会氛围中没有真正的受益者,干部和群众都是受害者。看似是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实则是两败俱伤。所以,正视干部的社会性就是要保障干部自然人的基本属性,维护宪法赋予的享有公平公正待遇的基本权利。
第三,从严管理干部要立足于突出基层的重要性,叫行之有效。离群众最近的干部才是最为关键,同时又最为难管的干部。从严管理干部要立足于摸清基层的实际情况,正视基层的复杂性,从严管好村组干部。
要提高村组干部的理论水平。当前,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农村社会管理和基层法治建设等领域的政策、形势都有了一些新变化。如果村组干部不注重学习,不注重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就会在处理具体事务时缺少理论支撑,陷入底气不足的尴尬境地,甚至会犯一些低级错误,闹出一些笑话,影响我们农村干部的整体形象。因此,加大对农村的投入,首先要为农村培养一批好干部。要通过知识培训、外出实地学习等多种方式切实提升村组干部在发展经济、处理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要规范村组干部的行为规范。要不断提醒村组干部时刻把握好自己,树立正派的形象,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在矛与盾的博弈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要鼓励村组干部敢于为弱势群众讲公道话。作为一方父母官,在遇到以强凌弱、显失公道等有违社会公平正义行为的时候,要鼓励村组干部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弱势一方讲公道话。尤其是在干部利益和群众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更要坚定立场、一视同仁,坚决避免干部特殊化。
要提高村组干部的福利待遇。要推进村组干部专业化建设,不断提高村组干部的待遇水平,促进村组干部全职化、专业化。要为农村干部办理工伤、医疗等多方面的保险,解决村组干部的后顾之忧。要尝试建立村组干部向体制内干部转化的渠道,提高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要关注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融入农村,在村级事业发展中担纲领衔,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关于引导家庭农场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调研报告)
下一篇:螃蟹养殖大户宦国宏的新年愿望